陕南“土酒”沉淀在烟熏火燎中的醇香

2015-07-29来源 : 互联网

在白酒进入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今天,用土法酿造的纯正粮食酒已比较难得一见,成了市场上的“稀奇货”。但在岚皋县石门镇许多农户家中,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土法酿造工艺。

7月下旬的**,艳阳*辣,在镇上干部指引下,我们专程去造访据说在这一带酿土酒小有名气的村民刘登科。走进刘登科的堂屋,就能闻到佳酿白酒特有的醇香。见到有客进屋,正在酿酒的刘登科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把大家让进了他的“酒窖”。只见4个大酒坛在屋中一字排开,刘登科顺手揭开了一坛,打酒给大家喝。先是一股醇香扑鼻,小呷一口,一种没有任何雕琢的原始清冽直冲脑门。看着大家扭曲变形的表情,刘登科笑着说:“这是招待贵客的头茬酒,不知道你们喝得惯喝不惯?”

得知大家是来采访他的土法酿酒,老刘一下来了精神:“这不,我正在后面烤酒,你们来得正是时候。”说着,他把我们带到了他的“手工酿酒作坊”。只见老刘把一口清洗干净的大铁锅架在了一只木桶上,用干净毛巾密封了锅与桶的接口处。一边忙活着一边说:“酒曲是中国土法酿酒的精华所在,酒酿得好坏与否,酒曲是关键!”

刘登科告诉记者,他们用的酒曲是用发霉或发芽的谷物配制而成,含有大量微生霉菌,以及这些霉菌产生分解粮食奇妙的酶。制酒前,先将与酒曲充分搅拌的玉米放进发酵池,用塑料布覆盖、密闭,待玉米发酵后温度就自然开始上升,大约6至7天时间就可以达到蒸馏要求。

陕南民风淳厚,山民手勤心巧,在广袤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吊酒”,而且除了谷子、麦类、玉米、高粱这些粮食作物外,人们极尽心智,用红苕、柿子、甜秆、拐枣、桑葚等植物均可作为酿酒原料。而且每家都有祖上口口相传的酿造**,吊出的酒哪家香、哪家醇、哪家烈,其实大家都在暗暗较劲,就像路人皆知的安康蒸面,其魅力就在每家都有*特制作方式。”

再回到作坊,只见刘登科把发酵好的玉米一层一层铺在蒸屉上。“哪里冒气,就盖哪里。”他说。在蒸桶上有个小孔,这是专为安装“酒斗”预留的地方。酒斗的管子通到蒸桶外面,蒸桶上再放上一个装着冷水的尖底锅。他将尖底锅与蒸桶之间用毛巾固定好,紧接着就往锅里灌凉水。

刘登科解释说,气体遇到凉水后就成了液体,如果不放凉水,它就冒了气跑了。根据“水蒸气遇冷凝固”的原理,蒸桶里的蒸气顺着尖顶锅的“尖角”流入到“酒斗”凹槽中,再经过管子流进酒坛。这样,香气四溢的酒就酿制出来了。

据陪我们看土法酿酒的石门镇书记柯玉侠介绍,近年来,随着岚皋旅游经济的升温,到陕南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土酒”越来越受人追捧,其中也不乏专程来此品酒、赏酒者。这些在过去都卖不起价*的自酿酒,成了他们吸引游人的**之一。究其原因,是大家在喝过勾兑的瓶装酒后,越来越觉得没有任何添加剂、绿色***“土酒”的价值。如今喝土酒,品味的不但是健康,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情调……

标签: 陕南土酒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