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如水的韵味 似酒的醇香

2015-03-27来源 : 互联网

有一段时间我着迷于汪曾祺的文字。先是一本类似于游记随笔的《旅食集》,之后又读了他的小说。于我而言,读书分两种,一种是得腾出一大段时间来,把书端放在书桌上,正襟危坐,屏息凝神;一种是随手翻阅,从哪里都可以开始阅读,到哪里都可以停止。汪曾祺的书,无疑是后者,常常勾搭着我那飘忽的心。

读他的书越多,越分不清其小说与散文的区别。他的文章中,字里行间有一种水的韵味,散漫,自然,还有传统与岁月交融时似茶似酒的醇香。一个人的质地,往往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体现;对于一个用真心对待文字的写作者,他作为*立思考的人的特质和灵魂便与笔下的世界融为一体。汪曾祺,是特立*行的,给中国当代文字注入了属于他的清泉。他自由散漫的性格,更决定了他的小说基调。

他早年的作品,想必是受了不少西方文学的影响。*早的一篇《复仇》,那几页纸勾勒的深夜寺庙的轮廓很深刻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开头一句话我*喜欢,“一罐茶,半支素烛,主人的深情。”早年的汪曾祺像个画家,善于勾勒,善于把一幕幕图画用相应的色调洒在纸上,那意识流、象征和诗化的综合手法则是他留下画作的映像。这种手法给我一种熟悉感,因我曾醉心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意识流世界,像汪曾祺一样,我曾模仿它写了不少风格不成熟的作品。

之后,汪曾祺的小说沉寂了许久。“**”时期,他被**钦点为样板戏的创作者。上世纪80年代,一篇《受戒》引起轰动,成为他文学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他整个创作观与手法、风格的转折点。汪曾祺为人所称道,并为世人所记住的小说特点,全在这一时期,也是他作品*丰富的时期。我也更喜欢他这一时期的小说。这样的小说风格,才更贴近他的性格与心性本质。

这些“散文化”的短篇,很多取自他的生活、他童年的记忆、他的故乡印象、他对传统的迷恋。他的小说总是:那些沉静美丽的乡村背景,那些从未听闻的民俗民风,那生活在传统中的各式各样的人们……作者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那些如流水般行进的情节之后,那些韵味余长的语言之后,那些精练短小的对话之后。他从不刻意地显现自己,让主人公们顶着圣人的帽子用哲理说教;他把文字交付给营造的一种意境,用艺术的手法去浸染它们。读他的小说,便总能感受到一种悠然、散漫、自由的味道,那种意味与风格,是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正如那一篇*有名的《受戒》。明海与英子,那纯净的男孩女孩之间的感情,就着那闲闲散散的背景叙述,从芦花荡中撑着的小船中,给我一种萦绕徘徊在心间的韵味之美。这样的小说似乎没有什么结构可言,通篇都好似在聊天似的,自然而然构筑了那个情境。但也可见,汪曾祺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工夫,平实、简洁,极形象、极韵味。英子撑船接明海回家时两人的对话,那简单而又可爱的示爱,带有乡村纯朴干净的气息,全由汪曾祺那寥寥几笔的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出来,堪称文学创作中的典范。

只有他那散漫自由的性格,才写得出这样拥有*特风味的小说。读书随性,写作随缘,放笔为文,也许就是他那种意境吸引着我,让我去读、去品,那种似水似茶似酒的醇香文字。卢灵舢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