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快到了,亲戚相聚,朋友相约,开怀畅饮,举杯同庆,各种应酬接连不断,觥筹交错间,倍增喜庆气氛。
酒桌上,喝酒脸红的人经常会被多劝上几杯,理由是,酒精都随着通红的脸排除体外了。其实,恰恰相反,喝酒脸红,其实代表已经中毒了。
酒精进入人体后,很快在胃肠被吸收入血,血液中的酒精只有5%~10%直接随呼气、汗液及尿液排出,绝大部分都是由肝脏代谢。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在肝脏内先代谢为乙醛,再转化成乙酸。而中间产物乙醛能导致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障碍,故而饮酒后15~30分钟出现脸红、心跳加速、低血压、眩晕、**呕吐、头痛、乏力等症状。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杜康基因”其实就是乙醇脱氢酶;但“杜康基因”其实只是参与了酒精分解过程的**步,降解了大多与乙醇相关的毒素,对于第二步分解过程却是“无能为力”。从乙醛转化为乙酸,需要依靠乙醛脱氢酶,而60%左右的亚洲人体内这种酶很少。科学研究证明,乙醛的毒性其实比乙醇还高,其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破裂,外在表现就是喝酒的人面红耳赤、头晕目眩。
人酒量的大小,**由体内分泌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来决定。这两种酶的多少,是先天形成的,目前没有任何办法能促进它们的分泌。因此喝酒脸红者尤不适合过量饮酒,否则会大大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