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延能够成为MasterofWine,源于她对葡萄酒的热爱,源自她20年来孜孜不倦地品尝各种葡萄酒、研究各地文化和酿酒工艺。18年前,李志延来到香港做记者,她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的葡萄酒行业,至今,她已经访问过部分中国产区,收藏了50余种中国葡萄酒,对于中国葡萄酒市场、中国葡萄酒产业以及中国菜与葡萄酒的搭配,都有深刻的见解。
干杯文化未必是坏事说到喝酒,中国的干杯文化历来受到诟病,无论白酒、啤酒还是葡萄酒,也不管是多大的杯子,热情好客的中国消费者总是喜欢一饮而尽。对于所有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我们的“干杯”文化。
然而,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深刻了解的李志延,对中国的干杯文化有着自己的见解:“干杯也不一定**是坏事,干杯文化也是会改变的。在干杯在所难免的情况下,试想一下,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干掉一杯12度的葡萄酒总好过干一杯50度的白酒吧!”
李志延指出,干杯文化并不只存在于中国,在日本、在韩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大家同样喜欢干杯。这样的干杯文化与我们亚洲人吃饭速度快的习惯有一定关系。一顿中餐,若干道菜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上齐,大家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吃完这顿饭,这与西方人一道一道依次上菜的饮食习惯有较大差异。
“我之所以说干杯文化会改变,*先是因为西餐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大家自然就会接受与西餐相匹配的葡萄酒文化;其次,现在倡导的慢生活也会对我们的葡萄酒消费有帮助,慢生活同样也需要慢慢品味美酒,不急着干杯。”李志延说。
中国口感造就红葡萄酒*大
纵观世界葡萄酒行业,普遍而言,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在市场的比例大多为六比四。然而在中国,红白比例夸张的成为八比二,甚至九比一,大家往往把这一现象归结为中国人对红**有*钟,红葡萄酒中的**成分对中国人更有吸引力等原因。
对于中国市场上红葡萄酒*大的现象,李志延认为,中国人喜欢红葡萄酒不只是因为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葡萄酒富含**成分的原因,这与国人的饮酒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有关。
传统上,白酒、黄酒是中国人酒桌上的主要酒类饮品,它们的口感是中国消费者习惯且热爱的。因而,与白酒、黄酒口感接近的葡萄酒,更容易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就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这两大类而言,白葡萄酒的口感多以清爽见长,红葡萄酒的口感醇厚、复杂,更有质感,与中国人热衷的白酒、黄酒有相似之处,因而更受到欢迎。此外,中国人喜欢热汤、热饭的饮食习惯,也普遍降低了消费者对干白葡萄酒的接受度,因为干白葡萄酒往往需要较低的饮用温度,与中国人喜欢吃热的食物、喝热饮的习惯不符。
中国葡萄酒更需细腻优雅
“毫无疑问,今后的葡萄酒世界将是中国的**,无论是在葡萄酒销售方面还是葡萄酒生产方面。”李志延说。已经品尝过的50余种中国葡萄酒,其中不乏佳酿的李志延,还特别提到了山西、云南、蓬莱、宁夏等几个产区出产的葡萄酒,给她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在李志延品尝过的数10种中国葡萄酒之后,她发现,多数中国葡萄酒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中国葡萄酒过于热衷使用橡木桶,有一些酒是**没有必要进行橡木桶处理的,特别是她曾经尝到了几款橡木桶储存过的雷司令酿造的葡萄酒,感觉十分费解;其二,中国葡萄酒需要更加细腻和优雅,这可能与酒陈酿的时间不足以及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过度处理有关。她曾经尝过的一些酒,原本应该有上佳表现,但酿造或者储存过程中的管理不严格,就导致了酒体受到污染,使得酒的香气和口感不够纯净。
在走访了部分中国葡萄酒产区、研究了中国近年的葡萄酒行业数据之后,李志延不**虑地问:“为什么10年前,主流的中国葡萄酒企业都拥有大面积的葡萄基地,而时至今日,很多中国葡萄酒厂却只出产葡萄酒而没有葡萄园?”
葡萄园都是酒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葡萄酒的生命,对于众多中国葡萄酒企业不重视葡萄园发展的现状,李志延表示十分遗憾。她认为,应当有相关部门**行业法规,制订什么样的酒厂或酒庄应具备多少葡萄园,否则,这对于中国葡萄酒的声誉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让中国消费者更懂酒
李志延看到了中国消费者对于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知识的欠缺,与此同时,她也看到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学习、了解葡萄酒文化和知识的热切渴望。
现在,中国有很多机构针对葡萄酒爱好者开展品酒培训,这对于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李志延认为,我们不应该只让消费者停留在掌握品酒技巧的初级阶段,而是应该更加大力的倡导消费者了解葡萄酒产区、葡萄品种、年份,特别是与葡萄园有关的内容,当消费者们深入了解了特定葡萄园的风土条件以及不同年份的表现,消费者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葡萄酒中蕴含着的全部信息,进而更加热爱杯中的美酒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