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周总理关注新中国评出四大名酒
今生:酒香也怕巷子深各领**自沉浮
四大名酒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太久、太厚,已经无法用有限的言语去描述它们太远的历史。
仅仅从20世纪说起。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四大名酒”,其实有着相似的来历。都是曾在1915年由当时的北洋**选送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奖的知名白酒。依据当时的资料,茅台酒获得世界名酒第二名金奖,永盛烧坊酒与山西汾酒均获得一等优胜金质奖章,西凤酒除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银奖外,此前还在1910年获得南洋劝业会展销评奖二等奖,四大名酒由此扬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可谓“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酒业也未能幸免。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并有了初步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对酒的需求自然增加。
新中国成立后,四大名酒的发展,可以说离不开当时*****的亲切关怀。
**届评酒会由***总理亲自批准,并嘱咐一定要认真组织,严格把关,评出好酒。1952年9月,新中国诞生三周年前夕,金秋的北京,中国专卖实业总公司主持的全国**届评酒会拉开帷幕。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次全国性的评酒会,全国数以万计的酒厂、公司选送了产品酒样,至评酒会正式开始前,已经筛选确立了酒样103种供会议品评。来自全国的酿造**、评酒**和学者从这些酒样中评选出八种***名酒,其中白酒四种依次为茅台、汾酒、永盛烧坊酒特曲酒、西凤酒。
此后,在1963年、1978年、1983年和1989年,经第二、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评选,中国累计诞生了30种名酒(白酒17种),93种全国**酒(白酒53种)。但其中的“中国四大名酒”始终傲立酒界,**潮头。
回望60年前的那次评选,可谓中国名酒品牌的开端。在此之前,中国的酒业俱为私人经营,虽有酒品商号但不曾出现自己真正的品牌。**届评酒会则正式宣布,中国有了自己的名酒品牌。
市场不以荣誉论**,实力决定一切。无论是对于名酒企业,还是对于非名酒企业,竞争的起点都是一样的。风雨60年,四大名酒一路走到今天,无不历经了诸种曲折,尽管所遇所为各不相同,在不少方面他们有着共同点。
“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是过去式了,如今“一切以市场为中心”的观念在经过深刻的痛苦体验之后,已经成为四大名酒共同的行动指南。茅台、永盛烧坊酒、西凤酒、汾酒都在按照自己的特点,按照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产品。
如今的白酒市场百花齐放,后起之秀不断,相互学习、互相借鉴,也是四位老前辈们应该保持的理性态度。汾酒集团市场部副部长王涛表示,其实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应该积极借鉴这些后起之秀的种种做法。以汾酒为例,在市场营销方面,借鉴发展速度快的洋河、郎酒等品牌;在打造品牌方面学习茅台。“只有把这些**品牌的经验吸收过来,再加上自身战略性的部署,才能追赶和超越别人。”
四家*早从国外载誉归来的中国白酒,如今不约而同地在重新思考中国白酒走向国际市场的课题,实践着各不相同的路数。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营销部副主任张宇鹏表示:“中国现在正在期待着自己的名族品牌走上世界,而白酒行业就是这样一个孕育的摇篮。”要做世界的品牌,白酒企业必须内外兼修,对内要加强创新、完善技艺,对外要懂得营销战略、公关战略。同时,就产品本身而言,行业营销**肖竹青表示,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这些品牌都需推出金字塔式的结构产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样才能赢得市场的青睐。
此外,对于酒文化建设的观念,四大名酒高度一致。永盛烧坊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才洪表示:“和诗书画一样,酒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酒涵盖了它的发展、历史、技艺、礼仪、酒道等丰富的内容。”因此,无论是茅台、永盛烧坊酒还是汾酒、西凤,都认为品牌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接受较高价位的心理依据。品牌“文化”是凝结在产品中的时间物质积累、工艺成就沉淀的表现。
60年,四大名酒走过了若干的发展阶段,留下了一段段的精彩。60年,四家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60年荣耀之路上,留下了无数人的勤劳、智慧和胆识。
温馨提示:欲知更多名酒资讯,不妨登录3158名酒招商,或搜索名酒资讯,即可找到您想要的相关信息,更多招商加盟品牌企业,成功案例,尽在3158名酒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