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酒文化及传说

2016-01-16来源 : 互联网

**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体现民族传统和风俗的酒器是其重要的佐证之一。***早的酒器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曲贡考古遗址出土的陶制酒杯,这些酒杯大多以夹细沙的黑陶为主,且表面经过打磨,非常光滑,器壁上刻画得纹饰大多是一些几何纹,此时的陶器制作工艺在**早期文明中水平是*高的,高原先民以这些粗犷的酒器演绎着早期的酒文化。

酒器渊源

藏族人民因所处的地域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了质地、形式各异的酒器。制作陶制酒器的习俗,在**农区仍然普遍存在,其中雪鸡酒壶是*具日喀则地区特色的酒器。雪鸡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一种野生飞禽,它以冬虫夏草为食,农区的人们把它们作为酒具的模型,把酒盛入这种酒器既有药酒的寓意,形体又美观,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在藏区,饮用青稞酒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人们在劳作时间隙,也会饮用青稞酒,但要在碗底垫一层糌粑,用以稀释青稞酒中的酒精浓度,这样既不影响劳作又可以解渴。节庆时使用的酒器就更加精致了,核桃木的碗用纯银或纯金包着碗内壁和碗底,只露出木制的碗外壁,不但美观而且气派。尤其在农区,婚嫁时,在礼堂**还要摆放一个黝黑的装满青稞酒的陶制大缸,其边上挂着几个铜制大勺用以把酒盛入小型的银制酒壶中,而且有些银质酒杯的口径达20厘米,以至于外地游客听说三口一杯的习俗就已经醉了。

藏北草原上严寒的气候,使得这儿的牧民有饮用烈酒的习俗,而这儿饮用的酒大多是从外地的林区运来的。

青稞白酒就是*常见的一种。把青稞煮熟,放凉之后加入发酵粉,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直至问到酒香就成了青稞酒,然后再把青稞酒中的酒精蒸馏出来,形成一种*具当地特色的青稞白酒,其酒精度数有时可达到50度。被喻为高原之宝的牦牛是当地酒具的主要原材料来源。牦牛的皮制作的皮囊便是就地取材的范例,这种酒具的形制具说是从西亚沙漠地区传来的,因其便利性得到了牧民的认可,从而接受并沿用至今。

还有用野牦牛的角制作的角质酒杯,由于野牦牛非常凶悍,用它的角制作酒壶来彰显男子的力量与勇气。马挂壶是从蒙古地区流传进来的酒壶形式,其形制是从皮囊演变而来的,民间称其为扁壶。其中很大一部分金属制扁壶至今还沿用古老的压模法制作。器壁上的图纹各异,青蛙的造型尤其精致。这些不易破损且携带方便的酒具,为马背上牧民的游牧生活提供了便利。

林芝和昌都是树木繁茂的地区,这些地区的酒器大多是木制的。巴木头刨成木片合并在一起形成桶状,然后用藤条绑紧,并且利用木片上的枝桠巧妙的制成壶嘴。这种酒器是*古朴、*自然的形制。制作完成后,还要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利用木头在水中膨胀的原理,使木片之间的缝隙闭合。由于林区树木繁茂,这里的人们也普遍酿造青稞白酒,这里流行的温酒器,就**特色。其形制与一般的酒壶相似,有弯曲的手柄,圆鼓的容肚,还有细长的壶嘴,唯一的区别在于从壶肚内升出的圆柱形炭管。当酒温热后盛入温酒器,再把烧红的炭块夹入炭管中,以保持酒在饮用过程中的温度。这种形制的温酒器据说是从西域一带传来的,但确切的来源尚待考证。

酒器是藏族酒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些酒器的了解,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酒史细说

一个民族的酒文化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酒俗、酒具、酒歌等文化表征,都建立在酒这一物质基础之上。因而一个民族的酒文化,实际是以酿酒为发端的。

藏族酿酒的历史,民间传说是从唐代文成公主把汉地酿酒术带到吐蕃时开始。但考诸史实,藏族酿酒的历史应远比此早。众所周知,藏族是古代生息于民族和部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藏族的先民与我国汉文典籍中称为“羌”的民族系统有很深的渊源。o意为“西方牧羊人”原是殷周时中原华夏族人对其西部地区的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部落的泛称。考古和文献资料证明,古羌人的*初生息地即在青藏高原,以后逐渐迁徙,分散形成许多的种落,有一部分改为从事农耕生产。古羌人很早就创立了灿烂的高原文化,据专家考证,早在中原华夏人有麦种之前,古羌人已在高原上成功培育出一种稞麦。藏族酿酒的历史应追溯到吐蕃王朝建立在以前的古羌时期。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