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风口浪尖上的无疑是本土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争夺。
在**葡萄酒产量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依然保持上升态势,全世界的目光都对准了中国市场。对于本土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在2012年的市场份额,谁也无法提供准确的数字,但是两者的交锋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在竞争严峻的市场上,本土葡萄酒企业和进口葡萄酒企业都面临着优胜劣汰。
行业门槛提高
2012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大的事件是行业门槛的提高。
2012年5月29日,《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在工信部网站公示,于7月1日起施行。对除特种葡萄酒生产企业(项目)之外的新建企业(项目)和酒庄,《准入条件》在企业规模、原料**、工艺与装备、质量安全等方面设置了硬性条件。
《准入条件》要求,企业项目原料**能力应不低于生产能力的50%。其中,葡萄酒原酒及特种葡萄酒生产企业项目原料**能力应不低于其生产能力的70%;酒庄酒生产企业自有的酿酒葡萄原料**能力应不低于其生产能力的70%。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徐姗指出,《准入条件》的**有利于肃清不规范市场,尤其是对以购入葡萄酒原酒包括进口葡萄酒原酒为原料生产葡萄酒企业的*低产能做了限制,要求其年生产能力应不低于2000千升。
“客观上有利于国内目前已具规模的**葡萄酒企业进一步发展,减少国内罐装小进口酒商的终端干扰,”陈徐姗认为。
尽管目前并没有企业公布自己使用进口原酒的量,但据海关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的散酒高达6 .66万千升。葡萄酒**郭松泉认为,如此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他建议,使用原酒生产的企业要标注原酒产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工信部在其官网上强调,**此《准入条件》是为加强葡萄酒生产加工行业管理,规范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葡萄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然而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为避免对行业造成太大冲击,《准入条件》较**标准仍偏低。
“此进入条件仍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比如虽然对新建企业有规模的限制,但是对已建成却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并没有约束力。”一位葡萄酒业从业者分析。
2012年7月6日,工信部、农业部联合制定了《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葡萄酒产量达到220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100%,年均增长15%;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增长85%,年均增长13%;利税120亿元,增长88%,年均增长13%。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2家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每个主产区培育建成1~2个具有产区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促进葡萄酒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随着葡萄酒业“十二五”规划的发布实施,葡萄酒业会迎来一些新的变化:葡萄种植规模化经营、西北部优良产区受追捧、酒品分级管理*理行业乱象、**企业加速兼并收购、上市公司加快业绩追赶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逐步形成了环渤海湾、西北、东北、云南、黄河故道等多个葡萄酒特色产区。各产区由于土壤、气候、地貌等不同特点,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酿酒葡萄品种、种植方式和葡萄酒产品。
在以宁夏产区、甘肃产区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当地**非常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近几年,宁夏、甘肃等地纷纷将葡萄种植作为当地的重点产业,创造条件,谋求当地葡萄酒产业的“跨越发展”。宁夏回族自*区**规划,到2020年,在贺兰山东麓形成总规模达100万亩的葡萄产业带。
甘肃也提出力争2012年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左右;到2017年,达到40万亩左右;到2020年,达到50万亩左右。
与西部的自然环境不同,东北地区的山葡萄品种是*大的特色。从1998年到2002年底,东北地区的山葡萄酒红遍大江南北,年销售额超过5千万元的企业达10多家。
随着葡萄酒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多元化的风格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而作为颇具地方特色的山葡萄来说,其独特的口感和风格势必能够拥有自己的市场。“十二五”期间,将是东北山葡萄品种提升自身定位的*好机会。
作为东部产区的代表蓬莱,近几年的发展目标性也越来越强,蓬莱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纪春梅对《华夏酒报》记者说:“蓬莱致力于打造成为像美国纳帕山谷一样集观光、旅游、品酒和销酒为一体的葡萄产区。”
对于昌黎、怀柔等其它东部葡萄酒产区也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模式。
与2010年我国葡萄酒的实际产量和销量相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几乎都是翻番,而从2011年的实际市场销售情况来看,无论是国产葡萄酒还是进口葡萄酒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因此,“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对于中国葡萄酒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保证葡萄酒销量和产量同步增长?如何落实《规划》对原料、质量、创新以及文化的要求?这些问题都将需要产区**和企业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规划》中对中国葡萄酒业“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很明确,但如何确保目标的实现才是关键。
打响“双反战役”
2012年8月20日,《华夏酒报》记者第一时间从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获悉,经广泛征求会员单位意见,协会已经向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对于发起此次双反调查的原因,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欧盟是***大的葡萄酒产区,每年大约可以生产1600万千升葡萄酒,占**总产量的69%。葡萄酒生产过剩,而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其向中国大量低价出口葡萄酒,力图抢占中国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此外,协会通过公开渠道搜集的证据表明,欧盟为葡萄酒产业提供大量的补贴,这些补贴使中国葡萄酒在同自欧盟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对于欧洲等葡萄酒生产国而言,葡萄酒生产被归为农业范畴,属于**扶持项目,每年享受到大量的产业扶植和市场推广基金,而在中国葡萄酒的定位则是工业性产品,仅在葡萄种植等涉农领域有补贴。
据了解,欧盟委员会为每个葡萄酒生产成员国准备了一笔基金,用于葡萄酒推广、葡萄园重建及葡萄减产补贴。2009财年,欧盟对葡萄酒生产成员国的预算总额为6.34亿欧元。同时,不同时期欧盟还将增加对葡萄酒产业的特别投入,例如用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重新布局葡萄的生产区域和改进葡萄酒的酿造技术等。
“由于欧盟葡萄酒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潜力,其对中国的出口将持续快速增长,对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冲击也将进一步加剧,几乎所有中国葡萄酒企业都强烈感受到了来自欧盟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国内企业的盈利状况、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下滑严重。”王祖明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统计,近年来,自欧盟进口的葡萄酒数量急剧增长,由2008年的35944千升迅速上升至2011年的169114千升,年均增幅达67.71%;其中2升以下包装的产品由34477千升上升至165652千升,所占中国葡萄酒市场份额也由2008年的约4.94%迅速攀升至14.32%。2012年第一季度,自欧盟进口葡萄酒数量达到41698千升,同比增长23.98%;其中2升以下产品41191千升,所占中国市场份额上升到14.76%。
中国酒业协会的资料显示,商务部近年曾向协会发函,征求是否“将进口2升及以下包装葡萄酒关税由14%下调至10%,其他葡萄酒关税由20%下调至10%。”认识到进口葡萄酒快速增长的巨大冲击作用,中国酒业协会从国内葡萄酒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向工信部、商务部提交了“关于不同意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关税的函”。
而按照WTO的规定,2015年前,中国农产品的关税要下降至5%以下,葡萄酒便在农产品行列中。同时,新西兰等进口葡萄酒免税的名单也将进一步扩大,未来进口酒关税的大幅减低将对国产葡萄酒行业产生一系列影响。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在**上对葡萄酒产业的保护早已是通行的做法。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美国反倾销、反补贴成文法中将葡萄种植者视为葡萄酒和葡萄制品工业之一,而欧盟反对这种法律措施,因为这将对葡萄种植领域的补贴视为倾销措施,*终欧盟上诉关贸总协定(WTO前身)补贴与反补贴委员会**小组裁决,迫使美国修改了相关的法律。
对于此次申请的“双反”调查,行业内应正视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这也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护民族葡萄酒产业发展,但本土葡萄酒更应该从源头做好每一步,发掘自己的特色,默默地坚守下去,用实力赢得市场的认可。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关键词:坚守
辣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题是人心中的灵性与兽性的冲突,以及少年派对信仰的怀疑和坚守。
一个行业的成长和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国葡萄酒业在*近5年是发展速度*快的时段,也是遭遇重创*多的阶段,在这种时候更需要业内人士的坚守。
2012年,从部分媒体误读的“农药残留”到进口葡萄酒的凶猛来袭,从《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到“双反”调查,这些事件的出现,都为2012年乃至“十二五”期间的中国葡萄酒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中国葡萄酒行业起步之初,也曾存在一些“打擦边球”、唯利是图的从业者,但是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试图从中谋取“暴利”的短视行为,已经无法在市场中生存下去。而那些踏踏实实做企业的人,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坚守,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比如踏实做好酒的怡园酒庄、认认真真种葡萄的瑞枫奥赛斯等。
2012年,既是葡萄酒行业优胜劣汰的一年,也是葡萄酒行业面临考验的一年,更是认真做好酒的企业坚守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