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是西方国家的产品,***的红酒,产自法国。”这也许是我们对红酒*浅白的认识了。
对于一个酒行业的业外人士来说,我们对于酒文化、酒产业的了解甚微,也是无可厚非的。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中,除了对中国白酒有一定了解之外,法国的白兰地,英国的威士忌,可能也就是到达听说过或者曾经品尝过的程度罢了。而时至今日,伴随经济**化蔓延程度在不断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酒文化也在**化潮流的推动下,不断融入**化的因素。相信随着酒文化的**化进程不断深入,国人对于外来酒文化,特别是红酒文化的认知,会越来越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正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稳步迈进。得益于经济的发展持续稳定,国内踊跃了一大批新富阶层。他们是追逐时尚、懂得品味生活的一代,对于外来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红酒这种被视为西方舶来文化,自然也在国内受到了主要来自这一阶层人士的追捧,红酒九十年代以来就一直在中国酒类市场上经久**不衰。
目前在国内酒类市场上,红酒的销售一般通过餐饮酒店和商超零售两大渠道,而在零售渠道中,超市和大卖场约占50%以上,其余销售贡献额分属连锁便利店,烟酒专卖店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 2009年,红酒国内突破十亿瓶消费大关,进口红酒约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进口红酒强势打开**,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进口关税的急速下调,为国外红酒大力拓宽中国酒类市场提供了重要契机。进口红酒凭借其雄厚的企业实力,以及*大的品牌知名度,迅速占据了我国国内的酒店、酒吧、夜总会、KTV、百货超市等酒类终端市场。目前,进口红酒在中国国内的氛围及销售情况还在逐年提高,尤其是法国红酒,借助其良好的品质和五大酒庄的知名度,受到了国人的青睐。另外据业内人士剖析,随着红酒文化的不断渗透,国人对红酒文化的认识不断加强,智利、新西兰、美国等新世界红酒,未来在中国也会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进口红酒的强势涌入,对中国酒类品牌是一个重大的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经济**化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中国酒类市场而言,外来酒文化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国内酒企的机制改革、管理水平的现代化与合理化,以及营销模式的创新。就目前的酒类市场看来,中国酒企面临的的已经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危险境况了。营销渠道、网络资源或者其他原本优势,随着信息科技的发达,也**是*有而是共享的了。国内酒类想要跟不断涌入的强势外来红酒,乃至其他酒类品牌抗衡,就得在修炼内功,精耕细作的同时,努力学习外国优秀的管理、营销等先进理念,知自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国内酒企,尤其是国产红酒企业,如果缺乏**化、品牌意识,将会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一蹶不振,一败涂地。
其实,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红酒企业还是有很大优势的。例如在价格方面,国产红酒的低价格更加迎合了终端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同时,由于国人对红酒文化的认知度不深,对进口红酒的品牌、品质的辨别能力不强,很多人在购买红酒时,考虑到价格,还有假酒问题,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会选择购买国产红酒的。另外,进口红酒大量涌入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毕竟还不长,对中国酒类市场以及消费者的了解程度,要劣于国内酒企,而且,进口红酒一般经由进口商或者国内总代理经销运营,国外企业不可能给予进口商或者代理商强大的财政以及政策支持,所以在营销渠道的投入上,无法跟国内红酒企业展开大范围市场的竞争。
激烈的市场竞争早已开始,并已愈演愈烈了。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被瓜分,国内红酒企业必须正视自身实力、品牌、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完善本企业的品牌、文化、营销推广方式,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提升企业的行业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