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助推葡萄产业连锁发展(1)

2014-05-21来源 : 互联网

8月30日的蓬莱,中午气温近30度,正值葡萄提高糖度的关键时期。

刘建成看着自家酒庄硕果累累的葡萄,心情和往年大不一样。这位原本在房地产经营上颇有成就的年轻人,于半年前开始打理父亲的酒庄。“一开始挺不以为然的,通过不断的接触、学习,觉得葡萄产业的每个环节都讲究科技、遵循标准,而且还带动了葡萄旅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现在我是越来越看好它了。”

刘建成的变化只是山东省蓬莱葡萄产业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葡萄标准化**区,“蓬莱初步形成了贯通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生态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连锁发展。目前,蓬莱葡萄种植基地16万亩,葡萄酒年产量14万吨,葡萄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年均递增24.3%,税收3.1亿元,年均递增23.2%。” 蓬莱市副市长慕庆和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标准化种植让葡萄“起死回生”

蓬莱地处北纬 37°,土壤、光照和温度都非常适合葡萄生长,是**公认的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和中国**酿酒葡萄产地之一。但是,在实施农业标准化之前,这里的果农因不懂科学种植,没有标准化生产体系,种出的葡萄达不到酿酒质量标准,**企业不“收”,只能“成筐成筐地贱卖”。“当时整个产业受到严重打击,葡萄种植也趋于下降势态。” 蓬莱市质监局局长宋胜达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蓬莱市质监部门反复深入调查研究,并聘请**和技术人员根据**国内先进技术标准,先后制定了《无公害酿酒葡萄》《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蓬莱酿酒葡萄》《葡萄苗木嫁接技术规程》 等地方标准,建立起完善的葡萄种植标准体系。对酿酒葡萄的品种选择、苗木培育、栽培模式、施肥浇水等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为了产出高品质酿酒葡萄,蓬莱还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葡萄标准化**区**小组,聘请20多名**成立葡萄标准化种植**委员会。

“现在,标准化种植已经深入人心。*明显的变化是果农以前以产量为标准,葡萄亩产达到8000斤,现在通过标准化种植,以质量为标准,亩产控制在500—1500公斤之间。限产之后,农民收入不降反增,一斤葡萄收入增加了3毛*。”当地葡萄种植**许维尧告诉记者。

目前,蓬莱葡萄标准化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并建立了国内*大的“酿酒葡萄品种种植资源圃”和填补**空白的“酿酒葡萄品种砧穗嫁接组合实验圃”。

标准化生产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标准化种植成功后,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但如果只是分散的农户种植方式,就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效益。

“我们通过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建立运行标准体系,**带动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慕庆和说。在**区,蓬莱创新葡萄基地生产模式,实行统一供应苗木、化肥和农药、统一宣贯标准、统一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流程,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让土地、劳动力、农民生产生活与葡萄酒生产企业紧密结合,土地成为企业“第一车间”,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这一创新模式被国家标准委相关**称为“蓬莱模式”。

刘家沟镇葡萄种植大户王长伟便是一位从“蓬莱模式”获益的农民。王长伟家原来承包了4亩土地,后来他折价入股加入了南王山谷葡萄生产合作社,每年每亩土地能分得股金红利500元。同时,他又从合作社那里租种了10亩葡萄园,进行标准化生产,每亩“工资”收入1800元,如今一年每亩地能收入2900多元,比种植粮食作物收益高出5倍左右。

慕庆和告诉记者,“蓬莱模式”推行以来,当地亩均效益由过去300多元增加到2900—3300元,种植户年人均纯收入由过去4000元增加到目前的8000元。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