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黄金十年”是行业努力的结果

2014-05-20来源 : 互联网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马勇

3月28日,在由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管理办公室、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华夏酒报社共同主办的“中国酒业的变革与机遇”主题**中,继知名经济学家樊刚解读***三中全会后的宏观经济形势和酒业之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马勇作了主题**演讲。

据《华夏酒报》记者了解,为了这次演讲,马勇在2013年的下半年即开始收集数据,现场他带来了一个制作精良的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他罗列了过去十年白酒产业发展数据,以及行业在这个“**时期”内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同时,马勇还认为,行业要继续前行,还需解决一些问题。

自行业遭遇调整和挑战以来,尤其是不断**的“黑天鹅”事件,对整个行业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扭曲”。行业似乎形成了这样一个核心观点:白酒在“**十年”中,尽管取得了可观的物质**增长,但是未能有效提升行业的成熟度。甚至有言论认为,**十年并非企业主观努力的结果,而是因为社会主流消费形势的驱动,而行业在“野蛮生长”中,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有所亏欠”。

“这是一个非常不客观的看法!”马勇在**现场说。

在马勇看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白酒行业来说,只是一个客观因素。GDP在消费层面上,确实实现了对行业的快速拉动。但从内因探索来看,支撑行业十年高增长的,还是白酒企业的积极努力。“特别是我们白酒行业的骨干企业,他们**不是‘躺在床上数*’,就可以完成企业业绩的。这十年来,在很多方面上,我们都是做出了比较突出成绩的行业。”马勇说。

这是行业努力的结果

总体来看,从2003年到2013年的这十年中,我国白酒总产量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对于中国白酒产业长期保持的高度繁荣,《中国食品工业年鉴》显示,2013年全国白酒总产量达到了1226万千升,这一数据是2003年的近4倍。同时,这十年,同样是白酒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保持高增长的十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统计,2013年白酒行业销售额超5000亿元,是2004年的8倍多;白酒利润也超800亿元,这要高出2004年13倍多。十年时间,白酒行业利润年均增长率超过37%。

在这十年中,白酒行业在其中3个年份的增长速度,同比超过50%,非常之惊人。这三个年份的增长率分别是,2007年同比增长63%,2010年同比2009年增长50%,2011年又同比增长52%。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白酒产业增长呢?马勇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社会的总需求为白酒产量的发展提供了*大的市场空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人民的收入带来了普遍提高,这种收入提高又带来了酒类消费升级。

“这么说的依据是,在过去十年间,我们的国民经济增速超过了10%,GDP从10万亿到达47万亿,增速年均达到10.7%,同样增长了4倍。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中是绝无仅有的。”马勇说道。

《华夏酒报》记者也发现,这十年GDP的快速增长,无论是在促进城市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还是在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上,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白酒作为一个非生活必需的精神嗜好产品,成为了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消费品。

除了白酒行业的生产产量不断扩大、价格不断上涨和利润不断增加之外,有一个经济指标更加值得关注。行业*大的利润,先后吸引了众多大量资本的争相融入。维维股份、海南航空、联想集团、江中集团、娃哈哈集团等等,不管是航空企业、生物制药、饮料*头,还是IT行业,都觉得白酒市场空间大,又能结合内需形成很好的利润。

“这十年中,我们不客气地说,世界上所有的好事,都让白酒企业占到了便宜。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十年’后期的产能急剧扩张。”马勇表示。

国内经济繁荣的推动、*大的产量扩张和各路资本的融入,在一部分上加速了行业的十年**发展外,同时也为白酒企业埋下了十年过后的产业调整,而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经济周期,并不可以完全“妖魔化”其发展的驱动力。

“对于这种高增长的发展,我们更应该看的是,这也是白酒企业积极努力的结果。”马勇认为,这并不能视为一种非主观努力的结果,白酒企业并不是“躺在床上数*的”。其实,作为一种完全符合食用标准的食品,白酒企业颇有建树。

在食品范畴内的成绩

过去十年中,白酒的标准化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并得到了不断完善,这是助推行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十年间,在基础标准上,行业先后建立健全了GB10344标签标准、GB10346检验规则和标志储运标准、GB15109术语、GB17204饮料酒分类等4项。在产业标准上,GB10343酒精和GB/T107文章来源华夏酒报81系列、20821系列等产品标准10余项,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突破。

从食品安全标准的卫生标准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完成了GB2757、GB8951等2项的制定。方法标准上,GB5009.48、GB10345等10项的建立,成为企业判定产品质量和风格的科学检验方法,使得行业产品建设基本趋于完善。而在原辅材料标准上,小麦、高粱、玉米,以及食品添加剂、酶制剂等15项,以及适用于个别特殊产品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10余项,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在这些涵盖广泛的标准支撑下,行业的标准建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这些标准的后面,则是行业为之不断付出的十年,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

同时,马勇认为,过去十年,白酒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增强。茅台、汾酒、五粮液、剑南春等白酒企业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其次,产、学、研一体化取得显著成效,江南大学、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微生物所、山东大学等科研教育机构与白酒骨干企业密切协作,在酿酒微生物、白酒风味物质、酿造工艺及设备、污染物控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健康功能因子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效。最后,企业的科技投入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逐渐在增强。

过去十年,是消费者酒类消费不断升级的十年。为了适应消费者对白酒口感的要求,白酒企业继续强调了产品风格个性化。酱香型白酒更加突出了“幽雅细腻”特点,并开发出了绵柔酱香,其中,川酒不断弱化香气,实现对完美口感的突出。而苏鲁豫皖地区以“复合香气”为导向下,注重绵柔,弱化了余味。清香型突出“纯净”和“回甜感”。其它香型,如米香、豉香、凤香、特香和小曲清香,在酿酒工艺和勾兑调味上,也实现了改进与创新。

马勇继续说道:“风格创新,在白酒工业发展历史进程的前50年中,是没有出现的。我们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现在很多企业在这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效。”

马勇认为,在过去十年中,白酒企业的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逐年提高。从原辅材料的储存、处理自动化、机械化制曲、投料、出窖、摊晾、上甑到节能减排、实现发酵过程的实时监控、无线数据传输和微机智能管理等等,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过去十年中,食品安全防控水平和化解行业危机的反应能力,也符合行业发展需求。马勇表示,10年来,没有发生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许多企业也主动开展白酒中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的研究和控制措施,某些研究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最后,行业共同应对了涉及全行业食品安全舆论事件,如甜蜜素、亚硝酸盐、塑化剂等等。

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行业十年发展积沙成塔,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马勇认为,首先我们要直面产能扩张的问题。“这十年的发展,我们盘子已经做得很大。其中,贵州和四川的白酒厂家已经生产出了很多的白酒,基本上说,我们所有的酒厂都在做。如果所有的产能都释放出来,这个产能非常非常惊人。”马勇说。

其次,要解决价格过快上涨与消费市场的衔接问题。2013年,平均吨酒的出厂价是4.09万元,这是2004年的8倍。价格的快速上涨,离消费者的实际承受能力越来越远。

第三,需要解决白酒的标签问题,其中尤以年份酒概念、固液法白酒标签影响白酒行业的诚实信誉。年份酒的问题又更加复杂一些。“我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什么叫年份酒,先要把概念搞清楚,如果概念不搞清楚,其他的议论都没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在做积极的努力,在凝聚大家的共识,看能不能走出第一步,就是先搞定年份酒的概念”。

“在预防食品安全风险的前瞻性研究上,我们白酒行业目前的决心还不够坚决,我们可以采取另外一些手段,把这些东西尽可能都搞起来,储备起来,以应对行业可能出现的安全危机。”马勇称。

自去年白酒企业集体“失声”央视招标之后,很多人开始反思在电视媒体上的广告投放。对于这个问题,马勇认为,以后白酒企业的营销手段,应该少依赖这种方式。同时,面对新兴的电子商务渠道,应该考虑怎么运用。对白酒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哪些品牌适合与电商合作,这是个需要反复分析的原因。”马勇说。

对于当下白酒行业所处的下行环境,马勇并不认为完全是由限制“三公消费”、中央军委“限酒令”等政策因素所造成的。他更倾向于认为,这是白酒行业的一个周期使然,到了这个时机就会变,而白酒行业需要直接面对它。

  • 更多
  • 顶部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