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傍名人 市场咋就不买账呢

2015-12-15来源 : 互联网

酒产品中以名人命名的名人酒比比皆是,有古代名人,比如杜康酒、屈原醇、关羽酒、木兰酒、曾国藩酒、武则天酒等,到了现代,酒企“傍名人”之风愈演愈烈,姚明、成龙、小沈阳也被酒企注册成酒品牌,而为中国斩获*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被注册成酒类商标“莫言醉”,并以1000万元高价转卖。但据调查,除杜康、文君酒等少数名人酒外,80%的名人酒市场销售业绩惨淡,甚至有的名人酒早已退出市场,为什么消费者对名人酒不买账呢?

现象一许多酒都喜欢“傍名人”

“如果追溯,绝大多数名酒的背后都是名人,这个名人不是娱乐名人,是企业家式的名人。”观峰智业集团董事长杨永华告诉记者,比如茅台、五粮液、汾酒,这些“**”酒的前身都是以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

“‘恒兴烧房’的前身‘衡昌烧房’,是贵阳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台开办。赖永初接手后,于1941年把‘衡昌烧房’更名为‘恒兴烧房’,并扩大经营。到1947年,‘恒兴烧房’有17个窖坑,年产量达32500斤,超过‘成义’和‘荣和’。”在《茅台酒厂志》第17至22页,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印证这个说法。

而到了现在,酒企以名人的名字命名也很常见,比如诗仙太白、刘伶醉、卧龙玉液等。在杨永华看来,这其实也说明,酒企在向消费者传递一种饮酒的心理需求,这也是一种对于酒文化的传承。

现象二:名人酒芳踪难觅

武则天、卓文君、刘伶、花木兰、小沈阳……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与酒相关的还是不相关的,只要是名人,似乎都被酒企业*注成了商标。

在郑州市酒业协会副会长李策看来,用名人“*注”商标是表现在各行各业的,它是一种品牌表现形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名人酒”销量,可谓冰*两重天,有的卖得*,有的销量很一般,甚至已经被市场淘汰。上周,记者走访了市内多家大型超市,除了杜康,其他所谓的“名人酒”几乎未见上架销售。

李策告诉记者,80%的名人酒市场销售业绩惨淡,甚至有的名人酒早已退出市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要一分为二地看。“但凡是历史形成的,用人名做酒品牌的企业,目前在市场上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比如杜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酒祖杜康的**,这个品牌就不会倒下。

但是比如小沈阳酒、武则天酒,很难卖得*。李策分析,因为这些品牌的酒文化底蕴欠缺,跟酒也并不搭界。名人不等于名酒,不等于品牌。

分析:追求名人效应无可厚非

不仅是在酒这个行业,其实在各个行业以人名命名的例子有很多。如索尼、松下等电子企业,运动品牌李宁等,都是以企业创始人来命名。

酒名的确定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需要有很深的修养和才能。一个让人感到心仪亲切的酒名,会让消费者有一种好感,自然市场营销做起来就更加容易点。“用名人的名字,就是利用名人效应,宣传品牌和企业,这样做无可厚非。”在壹瓶荟@葡萄酒社群创办人田晓明看来,“傍个名人”,能够迅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在短时间内达到迅速传播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讲,以名人命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

“好的品牌名字对于企业来说确实很重要,因为‘名正言顺’。”杨永华认为,迎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时尚消费观念的酒名,是可以成为一款酒走红市场的敲门砖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酒名“傍名人”在情理之中,也有**对此持反对意见。“它主要是从商业角度,利用名人效应、古人效应进行炒作,目的只是为了卖酒。”前河南省食品研究所所长、白酒**刘建利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来源:中国白酒网

标签: 酒企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