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葡萄酒知名微博的一条关于侍酒师的论述,引发了网友们对侍酒师和品酒师的一番争论和讨论。微博说到:“侍酒师:现在的势头都偏于卖方一端,太过关心酒、酒庄、庄主、酿酒师的关系,葡萄的种植,市场名气和价格……忘记了其实侍酒师就是一个服务生,重要的是另一端,服务的对象。成功的侍酒师其实不必太过懂酒,不必认识酿酒师,不必参加庄主晚宴,不必去过葡萄园,重要的是懂得餐桌礼仪,并加以传播。”
此言一出,引来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这里面有赞同声,也有批评声。有人批评其概念混淆,认为这篇博文中所指的不过是个酒侍(wine waiter),而不是侍酒师,因为侍酒师的英文其实是Sommelier。有人赞同说,“侍酒师就一跑堂的,混好了顶多一大堂经理(非高管)”。这番讨论甚至超出了“侍酒师”这个范畴,将“品酒师”这个职业也拉入了进来。有些人认为,侍酒师地位低于品酒师,也有些人认为,二者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更有直白者,说“品酒师就一技术员,混好了顶多是一高工(非教授级)”。
侍酒师和品酒师,二者到底有何不同呢?简单来说,侍酒师,重点是“侍”,也就是服务。而品酒师这个称呼,更多的存在于中国,指那些获得WSET(英国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等培训认证考试的人,在国外,更多地是被称为“酒评家”。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品酒师和酒评家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国外的高级餐厅和顶级俱乐部,侍酒师这个职业很早就开始盛行,他们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一个好的侍酒师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葡萄酒专业知识、了解各种菜肴的搭配及标准的侍酒动作,还要懂得酒单的制作和酒窖的管理,拥有对用餐客人内心的把握、良好的沟通能力、顶级的服务意识及配套的餐饮管理知识,而这些都不仅仅是一名负责倒酒的服务员所能做到的。此外,一名出色的侍酒师不仅要精通葡萄酒,还要涉猎雪茄、咖啡、烈性酒和烹调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美学修养和敏感的时尚感知。
侍酒师
一个合格的侍酒师的成长期至少要4到5年时间,在葡萄酒的品鉴上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取得资格认证之后,才可面对客户。目前,世界上有“葡萄酒大师”称号的人约300名,而“侍酒师大师”更是稀少,约200人,这一方面说明侍酒师并不那么好当,尤其是要想获得侍酒师大师的资格,更是难上加难,另外一方面,物以稀为贵,一名优秀的侍酒师绝对是高薪人群。
不过,在中国,侍酒师行业还是一个新兴职业,因此在中国众多的高档餐厅里鲜少见到经过正规培训的侍酒师,他们大多都缺乏足够的葡萄酒知识和技能,在酒水的服务与销售方面,只停留在一个初级层面。
再说回品酒师。中国所讲的品酒师与国外常讲的“酒评家”这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在国外,酒评家的工作主要是应用感官品评技术,评价酒体质量等,需要具备酒水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酒类服务和咨询,负责酒的鉴别和品评的专业人士。
品酒师
如上文所说,品酒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在国内,通过WSET等培训认证考试的人几乎都会被称为品酒师,但是也有这样一种说法,通过WSET初级考试的人相当于小学毕业,通过二级的人相当于初中毕业,以此类推,即便通过4级考试,也只是相当于本科毕业。试想,一个本科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分量能有多重?何况,在国内,能通过WSET4级考试的人是极少的。首先是与语言环境有关,因为WSET4级考试为英文测试,里面大量的葡萄酒专业词汇需要牢记,其次,国外的大多数人,可能从小甚至整个家族的世世代代都在与葡萄酒打交道,葡萄酒早已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侵入骨髓,融入血液,因此,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葡萄酒专家,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因此,简单来说,二者就是服务对象不同。品酒师服务于产业上游,鉴赏品质,指定相关标准,而侍酒师服务于行业下游,也就是产业终端,算是葡萄酒文化的真正普及者。
在中国,品酒师大多是那些获得培训机构认证的人的自称,但实际上,他们离真正的“酒评家”还差很远,即便是获得受国际认可的WSET2级、3级认证的人都不能够被称为“酒评家”,在国内获得4级认证的人是非常少的,大多数人还只是获得了国内的一些并不受国际认可的认证。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的“品酒师”并不是受国际认可、真正意义上的“酒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