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牛,人称“活酒仙”。他是中国黄酒界*批“黄酒博士”之一,是绍兴黄酒界的“**”,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的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代表,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技艺本身,同时也是代表这一技艺“活的”存在,“活的”传承。
今年83岁的王阿牛出身于绍兴东浦酿酒世家,17岁开始随父亲做酒,19岁拜堂兄为师学开耙。
1952年,王阿牛进入地方**云集酒厂(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工作。之后的几十载他的精力就奉献给了会稽山。为了掌握开耙技术,王阿牛没日没夜地围着酒缸转。“从前开耙主要凭经验,米饭落缸后十多小时,听见切嚓切嚓好象螃蟹吐泡一样的声响,把手伸到缸里翻几下,捞一点嗅嗅。如果酒香浓烈刺鼻,便用‘木耙’把整缸酒翻一翻,起到降温散热的作用,这就是‘开耙’。开耙要掌握好时机,开得太早,酒显得嫩,口味发甜;开得太迟,酒显得老,口味发苦。”王阿牛这样解释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中的核心环节。
从1959年开始,王阿牛着手写书,并整理出刊了《绍兴酒操作规程》一书,这可能是我国黄酒史上*本黄酒酿造教程,为黄酒技艺的传承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字遗产。“以前酿酒的技艺都靠口述,几乎没有书面材料,水平高的师傅要么不会写字,要么就有所避讳,所以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我平常书写文章,就是要让工人们学习技艺,让技术公开和流传,只要你肯用心学,就能够提高。”王阿牛向记者如是说。
对于黄酒技艺的未来,老人充满着信心:“现在喝黄酒的人正在逐步增加,它有**作用,不像白酒由于蒸馏的过程失去了很多营养成分。老人又感慨道:“我是琢磨黄酒到头了,不过这门手工酿造的手艺还得继续下去,虽然现在有了机械化酿制技术,但手工的和机制的各有风味和特色,只要绍兴酒这一产业振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绍兴酒,*终能把黄酒技艺发扬光大。”
黄酒,绍兴,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