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的酿酒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500年以前。北魏时期,杏花村人实现了酿酒工艺由“浊”到“清”的重大变革。《北齐书》卷十一记载:武成帝在晋阳,手敕其侄儿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唐贞观年间,国运昌盛,酒业大进。杏花村人在“汾清”的基础上加入熟料伴曲、干和入瓮、固态发酵的*特酿造技术酿制出了****的“乾(干)和酒”,其酒清澈如水、醇香甘冽,成为中国*早的“白酒”。
“乾(干)和酒”又称“乾(干)酢酒”,酿酒时不加水,滋味醇厚,乃酒中珍品,引得各地官员,文人武举,乡士访学,凡路经者都闻香下马,一饮为快。“酒仙”李白、“酒圣”杜甫等大诗人都曾来此访酒作诗,杜牧的《清明》更是千古绝唱。宋窦苹《酒谱》[2]:“张籍诗云‘酿酒爱乾(干)和’,即今人不入水也。并、汾间以为贵品,名之曰干酢酒。”宋伯仁《酒小史》:“汾州乾(干)和酒,山西羊羔酒。”
通俗的说,“乾(干)和酒”是指由于当时工艺方法的限制,在不进行蒸馏提纯的情况下,酒的度数很有限,大致上限无法突破二十度。加水会进一步降低度数,损害口感。酿酒时不加水的“乾”干酢滋味醇厚,在当时被视为珍品。乾和老酒即是乾(干)和酒的典型代表。
元代以后,由于蒸馏提纯工艺的日渐纯熟,以乾和老酒为代表的杏花村乾(干)和酒变得更加澄澈灵动,并且度数达到50度以上,形成*具中国韵味的蒸馏白酒。现在,由于更多先进酿酒工艺的引入,乾和老酒在传承与坚守杏花村乾(干)和酒精髓的同时,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清香、绵柔、甘醇是其基本特征。
“乾和老酒”的酿造工艺始于唐朝,在千**的历史风云变幻中其酿造工艺几经传承与变革,流传至今,现为一款日受追捧的特色美酒。乾和老酒以其*特的酿造工艺、饮后妙不可言的感受复现大唐“乾(干)和酒”或“乾(干)酢酒”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