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业集体涨价狂欢后,啤酒企业终于按捺不住了,几大啤酒*头纷纷提价。今年1月8日,华润啤酒在港交所公告称,正在一些区域对部分产品适度调整价格,以舒缓成本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华润啤酒不是**个进行涨价的啤酒企业。早在2017年年底,燕京啤酒就对外发布公告称,自2017年12月1日起对460ml的7度燕京本生啤酒终端进货结算价格顺涨3元/箱,单瓶零售价格顺涨1元/瓶。2018年1月5日,青岛啤酒发布澄清公告宣称,公司拟对部分区域的部分产品进行价格上调,并非全部产品,以部分消化成本上涨压力,拟涨价部分的平均涨价幅度不超过5%。
对于涨价的原因,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和华润啤酒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所面临的包装材料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增加等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企业面临的成本上涨涉及因素较多,涉及运输成本、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运营费用以及2017年以来尤为明显的环保成本等。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啤酒市场的前五大*头分别是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据中泰证券数据显示,这五大*头的市场总份额约为82%,前四大*头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75%。业内人士分析,自百威英博收购南非米勒以来,华润啤酒受益,成为中国*大的啤酒*头,啤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位啤酒行业内部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透露,啤酒行业经过近几年跑马圈地,已经进入到一个整合期。随着集中度的提高,市场成熟度也在加大,啤酒企业在自身的优势区域采取提价措施,对自己的市场地位影响不大。
此外,啤酒行业集体提价也是消费升级背景下调整产品结构带来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实包括百威英博、嘉士伯等外资啤酒品牌也在进行阶段性提价,以提高产品分销价格。
不过,奇怪的是,白酒行业涨价都选择在旺季,虽然对销量有一定影响,但旺季提价能更好达到调整产品结构拉升品牌的作用,有业内**表示,啤酒行业的提价却选择在淡季,更多的考虑还是对销量的影响较小。同样在临近春节时密集提价,如果说白酒行业提价是尽情的狂欢,那啤酒企业提价则是满眼的无奈。
可见,啤酒行业提价*根本的原因还是迫于成本和经营等方面的压力。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啤酒企业还是采取优势区域要利润、弱势区域重投资的原则,2017年整体投入费用没有增多,不过企业的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尤其是在弱势区域,大量的不饱和产能无法释放出来。
这对于**提价的燕京啤酒尤为明显。据内部人士透露,燕京啤酒的全国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这两年利润销量又都在下滑。在2017年赵晓东接替燕京啤酒董事长职务后,提出了释放产能的战略,关闭相对不重要的工厂,并**在华北市场区域提高价格。据了解,目前燕京啤酒在河北、北京等大本营地区价格已经有所上涨。与之不同的是,青岛啤酒的价格提升则更多**了客户的利润,即保护了对批发商的分销价格。
此外,华润啤酒涨价背后同样是压力山大。据上述啤酒行业业内人士分析,只有华润啤酒真正实现涨价才能使啤酒行业有机会调整产品结构,因为华润雪花啤酒的销量很大,但吨酒净利润却很低,在市场上的零售价格也很低。所以,只有雪花啤酒在终端等价格提高了,全行业才真正有了顺应消费升级全面调整产品结构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