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老酒:千年皇家酒文化的传承

2016-02-21来源 : 互联网

北国塞外,一片神奇的土地。

310年前,一座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在塞外大地上破土兴建。

310年前,一坛传承千年的塞外美酒被清康熙帝封为皇家御用“山庄老酒”。

这坛根植于北国塞外这片神奇沃土上的山庄老酒,源于五千年前中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酿酒。若干年后,当大禹时代的酿酒师仪狄总结先人之法,在这块大地上酿出第一坛酒的时候,就注定这坛有着最正宗皇家血统的老酒,是中国千年皇家酒文化的当仁不让的传承者。

(一)

远古时代,中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在中国首创耒耜,始作农耕,始制陶器。据考证,炎帝神农氏一族发源于流经今日山西、河北、北京市的桑乾河流域,其势力可达燕山山脉、吕梁山山脉、辽河流域,以及东南更广阔的地方。历史学家范文澜综合史书记载和传说认为“炎帝是西戌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走入中部。”所谓中部就是燕山南部一带。燕山古时曾称作炎山,这与炎帝一族在这一带的大量活动有关。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一带始作农耕,发明酿造了中国最早最古老的第一坛美酒。

西汉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中有:“清盎之美,始于耒耜。”《中国茶酒词典》列有《中国酒事纪年表》,记录从古至今酒事发展的重大事件,排在头条的就是炎帝神农氏造酒:“神农耕而作陶,陶以盛酒。”

还有史料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就是说,自上古炎帝神农氏时,就已有造酒之法,是仪狄将造酒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来,始之流传于后世的。仪狄,《吕氏春秋》、《战国策》中都记载他是夏朝人。他是怎样发明酿酒的呢?《战国策》中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钦而甘之,……”中国古时,多称北方少数民族为“北夷”、“北狄”。生于春秋时代的孔夫子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在这里他也把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称作夷狄。一些史料中,也把中原以外少数民族以“夷狄”相称,也有把首领名字称为部落名。由此可见,“夷狄”二字,应该是泛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少数民族。“仪狄”,也作“夷狄”,可能就是远古时期生活在北方老哈河流域的一个部落,这个部落最早学会了酿酒。夏朝统一中原地区以后,仪狄部落对大禹“称臣纳贡”,部落首领可能成了大禹手下一位专门负责酿酒的官员。

从文字发展史看,“酒”字同甲骨文和金鼎文中的“酋”字关系密切,古人写酒,上半部不是酒坛字形“酉”而是“酋”。《说文》:“酋,绎酒也,从酉,水半见于上,礼有大酋,掌酒官也。”其实“酋”字有双重含义,也属上古原始部落首领酋长的“酋”。那时的酒或酒祭,均由酋长掌管。神农部落姜榆罔(炎帝)、有熊部落姬轩辕(黄帝)、唐部落伊放勋(尧帝)、虞部落姚重华(舜帝)、夏部落姒文命(禹帝)等,都是本部落的“酋长”。所以,酒的高贵与生俱来,自从产生那一天起,就专属于酋长即后来的帝王所有。

4200年前,正是仪狄承继先皇,在今日山庄老酒酿酒的塞外大地选用五谷、掘夷狄古井于此,酿造出了有史料记载的第一坛皇家传世美酒,这坛酒正是山庄老酒的前身。仪狄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总结先人的酿酒经验酿出美酒的专业酿酒师,也是第一位将酿出的美酒献于帝王大禹的酿酒人。

(二)

在塞外平泉这片大地上,从有历史记载的孤竹国开始,历经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柔然、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十二个民族先后在这片区域生产生活。其中鲜卑族建立北魏,契丹族建立辽国,女真族建立金国,蒙古族建立元朝,满族建立清朝。他们有的统治北方,有的统治全国。仪狄在这片土地上酿造的第一坛酒诞生之后,经过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和魏晋等时代共4000多年中国酒文化的繁衍传承,一步步发展起来,赫然成名于世,留下了一段段皇家酒文化的千古佳话。

春秋时期,平泉一代为山戎国属地,这里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青铜?,上面镌刻有:“父丁、孤竹、亚微”六个古文字。考古专家考证后认定,这是山戎孤竹国君亚微给其父铸造的酒坛子。除此之外,在这里还相继出土了春秋时用于舀取酒浆的器物青铜勺、盛酒的容器青铜瓿等与酒有关的文物。史书上记载有“齐桓公伐山戎”史事,当时山戎的军事力量很强,屡侵燕国,燕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8年)冬,山戎进攻燕国。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答应了燕国的请求,率大军北伐山戎,途中山戎大将黄花求见齐桓公,表示愿意帮助齐国灭山戎,齐桓公信以为真,亲率大军上路,黄花将齐军引入迷谷,齐军迷失方向。齐桓公上当后万分焦急,聪明的齐相管仲想出了一个办法,选出几匹老马,让其前面自行,齐军跟在马后,顺利的走出迷谷后,挥军攻入山戎孤竹国。“老马识途”的典故就出于此。

汉武帝时,平泉一带为右北平郡,是汉族与乌桓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公元前128年,汉武帝任李广为右北平郡太守。据传,李广喜爱且善于饮酒,尤其喜欢饮当地的美酒,常以美酒宴请幕僚。当时右北平郡重峦叠嶂,草深林密,时常有野虎出没,伤害人畜。一日傍晚,李广在大帐外又饮起了当地美酒,微醺之时,发现对面林子似有风吹草动,细观猛然发现,远处竟有一老虎在草中卧着,于是他借着酒力,向那卧虎一箭射了出去,随从军士过去查看,却怎么也没找见那只虎,李广不禁暗暗称奇,明明是一只虎,为何转眼之间竟不见踪影呢?翌日清晨,他带人来到昨晚酒后射虎的地方,发现他射中的原来是一块大石头,最奇异的是箭透石中,约有数寸,上面露出白色箭羽,用手拔它不动。他又取箭再射石头,却再不能射进了。李广哈哈笑道“此乃美酒助吾神力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诗记述此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金石为开”的成语也源于此。

公元207年,魏武帝曹操为消灭袁尚、袁熙残余势力,统一北方,挥师北征乌桓。《三国志》记载曹操率曹军“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今平泉县区域),击败乌桓。曹操大军到达平泉后,得知曹操喜饮美酒,当时右北平郡最大的一家酒作坊向曹操进献过一百坛美酒用以犒劳部队。喜爱酒的曹操品酒之后,对当地美酒大加赞赏。他把一部分美酒用以犒劳官兵,余下一部分留待途中饮用。曹操有饮酒后赋诗的习惯,喝着塞外美酒,借着酒兴,曹操在平泉写了一首《却东西门行》诗:“鸿雁出塞外,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曹军凯旋归途中,曹操又写下了他那首著名诗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特别是那首气魄雄伟、音调深沉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酒诗《短歌行》,曾引起后世酒徒的一致共鸣。这首酒诗能够写得如此令人感怀,应该是与魏武帝北征乌桓饮了塞外平泉美酒有关。

(三)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岁月不居,时光如梭。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争斗和融合,一千多年前,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民族――契丹族在塞外辽河流域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契丹,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北方强悍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大地游牧、狩猎、生息繁衍,伴着美酒,伴着杀戮,直至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建立大辽帝国。

在辽河流域平泉一带诞生的契丹族,多生活在寒冷多风的大漠之间,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因此,酒是契丹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不好饮。尤其是皇帝、贵族等统治阶级对酒的喜爱与推崇,带动了整个辽朝的饮酒风气。所以,契丹人的待酒之道名目繁多,如渔猎饮酒、接风洗尘酒、饯行酒等。像一直流传至今的敬酒中的酒过三巡,此酒俗就源自契丹辽国,当时是“坐者皆饮,凡三爵而退”,“酒三行而出”。今平泉一带饮酒,酒宴伊始仍不分宾主,由主人提议敬酒,每人先饮三杯,而后再行相互敬酒,各自回敬酒。

契丹人的豪饮当时达到了什么程度呢?《辽史》中记载,从辽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到最后一任皇帝耶律延禧,辽国的九代皇帝个个喜酒善饮,其中四代皇帝几乎日日饮酒,两代皇帝辽世宗、辽穆宗更是因嗜酒无度而送命。可以说,酒,是契丹辽国无论是百姓日常生活,还是皇家对外交往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这一时期,留下了大量辽朝皇帝与酒的故事。

史料记载,辽穆宗常到宫廷外街市上的酒家饮酒,曾“观灯于市。银百两市酒,命群臣亦市酒,纵饮三夕”。辽圣宗“承平日久,群方无事,纵酒作乐,无有虚日。与番汉臣下饮会,皆连昼夕书……或自歌舞,或命后妃已下弹琵琶送酒”。皇家平时进行射猎等活动,也要饮酒为贺,如辽兴宗重熙十年九月,“皇太后射获熊,上进酒为寿”。道宗咸雍元年冬十月“皇太后射获虎,大宴群臣,令各赋诗”。1982年在河北省涿鹿县发现了一组辽代契丹贵族墓中的壁画,画面上反映了契丹墓主人在庭堂饮宴行乐时的场景。环形墓壁上,绘有车马出行和庭堂宴饮行乐图。在庭堂宴桌上陈列了各种菜肴和餐具,桌下有两只装酒的牛腿坛,桌子周围站有许多侍宴的仆役。另外还有一班乐队,正在演奏助兴。而流传于平泉一带民间的“辽圣宗纵酒马盂山”、“萧太后土河岸边宴群臣”、“辽道宗盛宴宋使苏颂”等,无一不是与酒有关。

契丹人对酒的大量需求,使得这片有着悠久酿酒历史的大地,在这一时期的酿酒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当时辽国的酿酒业发展规模十分庞大,从五京到一般州县,甚至是乡村山寨均有分布。众所周知,酒与水密不可分,酒是水和谷融合酝酿的产物,故水与谷的质量是酒质好坏的关键。契丹境内的水仅以五京之一的中京一带平泉为例,这里是辽河的源头,最长的土河(今老哈河)贯穿东西。平泉地名就因“平地涌泉”而得名。这里不仅水源充沛,而且水质优良,甘甜无比。就谷类而言,早在契丹皇祖匀德实时,就已“喜稼穑,相地利以教民耕种。”这说明契丹农业发展很早。契丹人种植的谷类以粟为多,粟又称谷子,脱去皮后即小米。黍为耐旱和耐寒的作物,适应性很强,所以多在契丹居地种植。此外,这里的谷类还有高粱、玉米、水稻、豆类、麦类等等。这些酿酒的先决条件使契丹人这一时期的酿酒规模盛况空前,契丹人的酿酒技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平泉,这个仪狄酿造第一坛酒的地方,这一契丹民族的发祥地,开始把它悠远的酿酒历史和悠香的皇家酒脉传播在了整个华夏大地上。

浏览史实我们了解到,在北宋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一直在北方。蒸馏白酒的生产也首先从北方开始,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老哈河、辽河流域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从夏家店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制酒器,如红陶罐、彩陶?、灰陶翳等储酒和饮酒器具上看,他们当时已熟练地掌握了粮食酿酒技术。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北方形成的统治草原游牧族的东胡王朝,其政治中心就在西辽河流域,近代从这里出土的许多造型精美奇特的酒器,如青铜?、青铜尊、青铜勺等,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当年这里酿酒业的繁荣和发达。近年来,从辽中京附近发现的大型酒作坊遗址中出土的做蒸馏酒用的铜质冷却器看,辽代已经熟练掌握了发酵酒和蒸馏酒的技术。1975年,在距平泉不远的当时承德青龙县还出土了金代铜质烧酒锅,更证实了蒸馏白酒产生于北方辽河流域一带。

(四)

历史在和平的杯觥交错与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匆匆而过。16世纪后期,长期生活在中国北部白山黑水之间、曾经建立过金王朝的女真族再次崛起,建立了大清王朝。

山庄老酒的皇家酒文化传承最为繁盛期要数300多年前的清朝了。满族是个豪爽善饮的马背民族,清初,各种酒宴,是清帝“恩威并济”,密切同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联系的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多民族和睦相处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融合剂。满清皇家册封的能征惯战的“八大铁帽子王”,每一家都由皇帝亲自赐御封老酒犒赏,以表彰他们为清朝建立立下的汗马功劳,以至于“铁帽子”成为御封老酒的代名词。

1681年,28岁的康熙帝第四次出塞北巡,这次北巡,随从除了满汉大臣和八旗禁旅扈从,还有喀尔沁3000蒙古兵马护驾随猎,可谓浩浩荡荡。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帝四月初七日出喜峰口,初九日到达希喀布齐尔口(今平泉大吉口),在这里,康熙帝第一次品尝了当地的八沟老酒后念念不忘。在随后继续北巡了几个地方后,四月二十二日,康熙帝又回到了达希喀布齐尔口。康熙皇帝在这里,要用他喜爱的八沟老酒举办一场盛大的酒宴,对喀尔沁蒙古贵族军及两处驿地将士进行奖赏,这次酒宴,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康熙皇帝“塞上宴诸藩”。

康熙皇帝这次“塞上宴诸藩”酒宴规模有多大呢?当时在场的康熙御前大臣高士奇,在《松亭行纪》中记载:“上座黄幄中,皇长子及温郡王侍,诸部落率其属列坐于幄之左,内大臣列坐于幄之右。蒙古上下数千人,人赐酒一金叵罗,顷刻而遍”。“金叵罗”是金制酒器之名,形似大碗,是清代宫廷御用器物。康熙在这里命人用皇家专用的酒具金叵罗,为“蒙古上下数千人”赐酒,其场面何其壮观哉。而康熙帝所赐之酒,就是产自平泉的八沟老酒。

对于这次酒宴产生的效果,康熙帝非常满意,专为此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塞上宴诸番》诗,诗云:“龙沙张宴塞云收,帐外连营散酒筹。万里车书皆属国,一时剑佩列通侯。天高大漠围青嶂,日午微风动彩?。声教无私疆域远,省方随处示怀柔”。

康熙帝几次北巡和木兰秋?,塞外承德这片土地给康熙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塞外的八沟老酒更是让他久久回味。1703年,康熙帝钦选在塞外承德肇建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建庄规划中,康熙帝特意在热河泉南香远益清旁,钦定修建一处与酒相关的景观――曲水荷香,也称“流杯亭”。1711年,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帝传旨在“曲水荷香”景观处大排筵宴,以其北巡塞上宴诸藩时所饮的八沟老酒,庆祝避暑山庄建成,并赏赐建造避暑山庄的有功人员。在酒宴上,康熙帝御封八沟老酒为皇家御用“山庄老酒”,自此,山庄老酒作为皇家专用酒名传天下。

康熙御封山庄老酒后,有大臣进言:若将此酒装入陶坛贮存于酒窖中,酒香更为醇厚悠长。康熙帝闻言下旨,命在避暑山庄长虹饮练以东,如意湖以西山前,修建了一处皇家“上用库”,用来储藏皇帝驻跸山庄时所用御酒等各种物资,同时依山开挖了两处大型窖洞,一处用来储存冬季在如意湖开起的夏季避暑的冰块,另一处则用来窖藏从平泉八沟拉来的皇家贡酒。这种酒以皇家窖藏的名义装坛封存,在窖中恒温保存,以备皇帝随时御用。这种陶坛贮酒,能够促使酒的氧化还原、酯化反应进行彻底,使酒体细腻风格突出,更加圆润柔和。300多年过去后,这一皇家专用储酒遗址,目前在避暑山庄内仍能找寻的到,这也是避暑山庄最早的皇家窖藏白酒之地。

康熙帝所建皇家“上用库”至乾隆年间,除保留了贮酒、贮冰窖洞外,先后又建成有门殿三楹,正房五楹,后房七楹,东西有配房的一座方正密合的院落,成为山庄内规模最大、贮量最多的皇家仓库。大量的皇家御用窖藏酒在这里贮存,以备皇帝的不时之需。据《清宫档案》记载,为管理好避暑山庄内的贮酒、酒宴等酒事,清朝在避暑山庄内专门设立了内务府办事机构“茶酒房”,具体负责皇家饮酒品茶,茶酒的采买、存储等事宜。

当然,最能体现这窖藏山庄老酒对清朝皇家作用的还属避暑山庄万树园的蒙古包大宴,据初步统计,仅从乾隆十七年(1752)到嘉庆二十四年(1819)这68年中,共在万树园举行了52次大型宴请活动,其中乾隆年间47次,嘉庆年间5次。每次大宴按例需设宴桌210张,用羊100只,酒100坛。避暑山庄皇家“上用库”贮藏的御酒,在此时被一坛坛开封,醇厚的酒香,弥漫在整个避暑山庄内。在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乾隆宴请杜尔伯特首领的避暑山庄“万树园赐宴图”中,能清楚的看到摆在宴桌上的一坛坛皇家窖藏酒。

(五)

康熙帝建造的避暑山庄和御封的山庄老酒,见证了大清王朝的繁荣与辉煌,也见证了清王朝的没落与衰败。至清末民初,在平泉这块酿酒沃土上还有涌泰泉、信合成、涌泉长、天泰泉、广和涌等大小烧锅酒坊22个,年可酿造白酒700余吨。其中涌泰泉烧锅酿造的“八沟烧锅酒”,即为正宗清宫廷窖藏御用酒,在全国各地享有盛名。然而,几经战火硝烟,到平泉解放前,平泉的老酒作坊已是所剩无几。

为传承发展御封山庄老酒的传统技艺,在平泉刚刚解放的1949年2月,平泉酒厂正式成立,这也是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企业聘请了涌泰泉、信合成、涌泉长、天泰泉、广和涌等老烧锅酒师刘坤、于怀、李月芝、刘玉荣传承酿酒技艺。1951年,经过几位老酿酒师的挖掘实验,终于成功酿出传统技艺的白酒600公斤,所酿白酒完全符合清代涌泰泉老烧锅酿造的“八沟老酒”的外观和味道。

1979年,平泉酿酒厂在传统皇家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博采百家名酒之长,成功酿造出原汁原味的皇家贡酒“山庄老酒”。该酒为酱香型,酒体淳厚,回味悠长,被全国白酒专家誉为“塞外茅台”。得知清代御封皇家御酒再现,清末宣统皇帝御弟,爱新觉罗・溥杰先生十分高兴,亲为该酒题诗:“故苑八沟传御宴,平泉河北诩山庄。春回樽底红潮泛,酒国乾坤日月长。”爱新觉罗・溥佐先生也题写了“万口皆赞,御香千秋”八个大字,盛赞一代皇家御封贡酒重新面世。

近些年来,山庄老酒集团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河北市场取得领先的骄人业绩,同时,还形成了热销东北、享誉京津、辅射中原的良好发展格局,确立了山庄老酒、山庄皇家窖藏全国强势品牌地位。由于山庄老酒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独特的酿造技艺、独特的酿酒原料、独特的皇家文化,山庄老酒2005年被批准为“中国原产地保护产品”;2008年,山庄老酒的皇家酿酒技艺被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山庄老酒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山庄老酒被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山庄”这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皇家品牌,以28.88亿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白酒品牌第26位,入围中国白酒品牌30强,品牌价值位列“河北白酒品牌”第一。

山庄老酒,这坛有着最正宗皇家血统的老酒,经过时间的洗礼,经过年轮的滚动,数千年皇家品牌的传承,重现了它昔日的辉煌。今天的山庄老酒集团,已成为拥有总资产10亿元,员工1500人的大型企业集团。

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奔腾,流过了5000多年的岁月。山庄老酒这坛传承千年的塞外美酒,是中国皇家酒文化的当仁不让的传承者。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