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人足年丰造就了成都发达的酒业。《华阳国*・蜀志》中的一句:“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成为了成都酿酒的*早记录。只是此时所酿之酒不是蒸馏酒,而是类似醪糟的“薄酒”(指度数低的酒)。时至宋朝对酒实行了专卖,设立酒务统制酒的酿造、销售与税收。北宋中期,成都设酒务共28处,每年征收酒税达4O万贯以上。与当朝*都(开封)并列****。至1129年,赵开在成都*创酿酒隔糟法,全川酒税竞达690余万贯,占宋朝廷酒税收人三分之一。这样*额的酒税收人不仅远远超过秦与六朝,而且直到满清朝廷前期,也始终未打破这一纪录。
宋末元初在四川地域曾长达近五十多年的战争,使四川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成都酒业遭受重创。后元代在全国实行酒禁,*于四川不禁。使成都酿酒业在战乱后得到迅速**和发展,古已有之的名酒经战乱而仍未失传。经水井坊出土的酒具和瓷器残片揭示,水井坊始于元末明初,极大可能就在当时。始于元末明初的水井坊,在遗址中出土了****、保存完备的整套蒸馏酒酿酒设施,显示当时已然采用了*先进的蒸馏工艺,所生产的是蒸馏白酒,即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以实例科学考古证实了明朝李时珍的观点,“烧酒非古法也,至元时始创之”。
水井坊―――与城市共生,与文明对望
1998年8月,锦江河畔的水井街,一座与城市依存600余年的大型酒坊遗址重见天日,历史在一刻凝结展开,一一铺陈。
600余年来,水井坊与成都共生,历经元明清三朝,发展至今,从未间断,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记录了成都酒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水井坊传承的古法酿造技艺是成都自古以来发达酒业的智慧结晶和技艺大成,也是酒坊依存城市,与城市经济共同繁荣的结果。
水井坊受益于成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湿润、日照较少等得天*厚的酿酒自然条件―――这是天时。水井坊依傍曾经家家良泉、户户美井的水井街,为酿酒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水源;其位于府河之东、南河之北,又为航运之枢纽,是贸易往来的基础;再加上水井坊酒坊地下*特的适宜酿酒的土质构成了地利。而所谓人和,是指千**来成都酒业的发达和先进,造就了繁荣的酒市和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酿酒技艺。
可以说没有城市的发展,就没有酒坊的延续生存;没有3000年的成都城,哪里有600余年的水井坊。是城市造就了我们的生活,而城市文明引导着我们生活的方式。成都文明的平和包容建筑在城市繁荣的基础上,而城市的繁荣是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的综合。成都有着在任何时候都值得骄傲的历史,但愿当下的我们也在为城市塑造着可以骄傲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