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葡萄酒庄建设的必要性
1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的需要
贺兰山东麓产区具有种植优良酿酒葡萄的光、热、水自然资源条件,主要体现在光照充足,适宜积温,降水少、蒸发量大,可控水等条件上;产区土壤主要类型为风沙土、砾石土等类型,土壤疏松、通气透水性强,为生产**葡萄提供了必要的生态条件。
2 体现个性化产品的需要
贺兰山东麓产区总面积约有20万公顷,气候差异虽然不大,但受贺兰山的影响和黄河灌溉的影响,土壤现代形成有明显的不同。按土质分为风沙土、灌於土、砾石土等类型,土壤结构和养分有较大差异,可以生产出不同风格的葡萄酒。通过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建设酒庄,可以生产出各有特色的葡萄酒,体现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产品的个性化。
3 提高产业效益的需要
贺兰山东麓葡萄需要埋出土,用工量大、产量低,加之产区交通不便和产业链短的实际情况,葡萄酒生产成本高。葡萄产业要获得足够的利润,就必须在葡萄酒质量上下工夫,在品质上竞争,弥补葡萄生产成本过高的不足。酒庄集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生产、销售于一体,可以通过**优价,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4 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需要
葡萄大规模种植,种植和经营主体往往是分散的农户。贺兰山东麓地区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民基本没有承担自然灾害损失的能力,加之自*区经济基础薄弱,对灾害补偿能力不足,往往每次的自然灾害,都会严重的挫伤农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酒庄经营主体一般是相对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体投资者,具有相对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经济实力。
5 建设自*区“**亩葡萄文化长廊”的需要
自*区党委**提出了建设“**亩葡萄文化长廊”的规划,文化是核心内容。酒庄往往通过个性化的建筑、不同的地理特征、产品特色、旅游观光,能更深层次的挖掘葡萄酒文化内涵,彰显了文化理念,对自*区“**亩葡萄文化长廊”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6 聚拢、培养人才,提高技术水平的需要
宁夏葡萄产业的发展急需人才,特别是酒庄对人才大量的需求,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力度。有经济实力的酒庄聘请了国内外知名的种植师、酿酒师,有利的促进了专业人才向宁夏的汇集,对提高贺兰山东麓产区种植、酿造技术水平和市场销售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7 创建**、提高产区知名度的需要
酒庄规模一般并不大,短时间内不会是葡萄产业的支撑,但酒庄通过**葡萄酒的生产和展示,可以迅速创建品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如产区内的“加贝兰”、“银色高地”、“类人*”等酒庄产品获得国内外大奖,极大的提升了产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二、葡萄酒庄的现状
1 数量及规模
具自*区***统计,截止2012年6月份,贺兰山东麓产区已建成酒庄18个,酒庄自有基地2.6万亩,设计生产能力2万吨以上,总投资达到6.8亿元。酒庄主要集中在银川市(12个),青铜峡(4个)。2012年开工新建酒庄14个,自建基地面积达到6万余亩,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主要集中在银川市(10个)。预计在今后的2-3年内,宁夏酒庄将超过100个,自建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成为宁夏葡萄产业的生力军。
2 品牌与文化
据不**统计,2011年宁夏葡萄酒在国内外葡萄酒评比**获50多项大奖,其中宁夏酒庄葡萄酒的代表“加贝兰”品牌获得“品醇客”的金银奖,“银色高地”、“圣路易.丁”、“类人*”等品牌也获得很多的奖项和市场的赞誉。宁夏酒庄葡萄酒已经打出了自己品牌。在葡萄酒庄文化上,虽然**在产区宣传、企业在酒堡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应该说还做的不足,特别是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技术,市场销售上缺少完整的体系和规范,在葡萄酒特点上还没有准确的定位,使得很多的文化要素缺失,限制了产区葡萄酒庄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