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年来进口葡萄酒来势汹涌,尤其是欧盟对葡萄酒产业提供大量补贴,从而对中国市场形成低价冲击,中国葡萄酒产业终于采取了实质性的反击。据中国酒业协会网站消息,该协会葡萄酒分会***王祖明日前表示,经广泛征求会员单位意见,该协会已于近日向中国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那么,进口葡萄酒对国内市场形成了怎样的冲击?中国葡萄酒产业如何应对?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及业内人士。
“井喷”式冲击
《中国酒业》杂志总编辑李言冰用“井喷”二字形容近年来葡萄酒的进口势头,他说,之所以用“井喷”,是因为近年来,自欧盟进口葡萄酒数量急剧增长。统计数据表明,欧盟葡萄酒的进口数量已由2008年的35944千升迅速上升至2011年的169114千升,年均增幅达67.71%;其中2升以下包装的产品由34477千升上升至165652。所占中国葡萄酒市场份额也由2008年的约4.94%迅速攀升至14.32%。2012年**季度,自欧盟进口葡萄酒数量达到41698千升,同比增长23.98%;其中2升以下产品41191千升,所占中国市场份额上升到14.76%。
另据记者查阅中国****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葡萄酒进口总量为36.16万千升,同比增长27.6%,进口金额为13.93亿美元,同比增长80.9%。其中,瓶装葡萄酒*大的进口国是法国,已占据进口市场的半壁江山,其进口量为11.79万千升,同比增长74.15%,占进口瓶装酒总量的48.84%;进口金额为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6%,占进口瓶装酒总金额的55.46%。除法国之外,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智利和美国是我国进口瓶装葡萄酒的主要国家,其中西班牙葡萄酒进口量增长速度*快,与2010年相比,超过意大利和智利,从第五位跃升到第三位。
中国酒业协会通过公开渠道搜集的证据表明,欧盟为葡萄酒产业提供大量的补贴,这些补贴使中国葡萄酒在同欧盟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面临极为不利的地位;并且,可以预见的是,由于欧盟葡萄酒有*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潜力,其对中国的出口将持续快速增长,对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冲击也将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中国葡萄酒企业都强烈感受到了来自欧盟进口葡萄酒的冲击,经营状况、经营业绩和市场份额下滑严重。
李言冰表示,以进口份额*大的法国为例,其葡萄酒品牌和五大酒庄的产品将全部进入中国,而其他酒庄的产品也分别在各个区域市场找到了经销商;意大利葡萄酒除了向中国输入原酒外,同时也出售成品酒,其**品牌优尼特及其他品牌正在加大**力度;葡萄牙葡萄酒将以整体打包的方式进入中国,占领中低端市场;西班牙不但扩大了在中国的分装线,还将和****以合资的方式进入终端市场。
事实上,威胁不仅来自于欧盟。对于潜力*大的中国葡萄酒市场,几大葡萄酒生产国早已虎视眈眈,而关税门槛的降低成为他们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的利器。例如智利等部分国家已经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其出口中国的葡萄酒可以享受零关税的优惠,这为他们全面*滩中国市场扫平了障碍;新西兰等国已经向中国**层面提出2012年零关税出口葡萄酒的要求;澳大利亚葡萄酒将以品牌入股的方式和中国企业合作。不仅如此,国外众多葡萄酒品牌已经开始成为中国进口葡萄酒零售渠道扩张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