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评论员吕咸逊近日在名为“对中国白酒2014的7个大胆猜想”的文章中提到,2014**白酒将被打回“茅五剑泸”格局。再过几年,难保地产酒**化只能成为一个传说。
吕咸逊:**白酒被打回“茅五剑泸”格局 地产酒**化或成传说
限制三公消费的外因和企业业绩压力下的默许,2012-2013年**白酒市场价和动销量“齐跌”,直至2014年春节飞天茅台的900元/瓶、普通五粮液的600元/瓶;但春节前的确茅台在个别一级商处断货、五粮液在一些市场旺销,对应的是水井坊等的惨不忍睹,过去几年**化的地产酒更是不知所踪;这充分说明“量价平衡”和“性价比”的经济学基本原理是*重要的市场法则。如果(中)**酒必须价格合理了才能“平衡”出销售业绩,那么市场价飞天茅台900元/瓶应该是看到了希望,但普通五粮液好像应该不高于500元/瓶,剑南春300元/瓶,泸州老窖特曲150元/瓶;真如此,茅五剑泸必将都放量,**白酒格局被打回“茅五剑泸”格局。再过几年,难保地产酒**化只是成为了一个传说。
就此,糖酒快讯***采访了多位**白酒行业人士,大家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营销咨询郭佑辰:危机面前人人平等 地产酒**化不是传说
中国白酒的“茅五剑泸”时代完全是时代的产物,这些企业应该感谢过去黄金十年白酒行业的发展。然而伴随着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每个企业都应该有清醒的危机意识,在危机面前人人平等,过去十年发展良好的企业也丝毫不能有一丝懈怠。
我认为地产酒**化不会是一个传说,地产酒由于各种综合因素短期来看确实是占据不了**酒领域,对全国品牌来说*多为其补充;然而,伴随着地产酒的崛起,伴随着高性价且高附加值(如产品附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比产品(无论是包装、酒质、品牌文化及地产综合因素)的开发,未来在**酒领域,地产品牌绝对会占据一方,实现对区域市场的深度占有。
白酒营销专家柳剑华 :“**白酒被打回‘茅五剑泸’格局”是个伪命题
首先,中国白酒发展历史近5000年,历朝历代都会有些品牌诞生,也会有些品牌消失,并没有特别固定哪个或哪几个品牌就一定是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品牌。60-70年代的河南杜康品牌价值比当时的茅台、五粮液还要高,现在如何呢?况且茅五剑泸几大品牌真正被消费者认可为**品牌的历史时间也就短短几十年而已,上世纪70年代前后,这些品牌甚至不比汾酒品牌**到哪里去。况且,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名酒(如酒祖杜康等)具有极其深厚的地方文化发展特色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因素,因此,在酒企数量庞大,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发展复杂多元的中国,**品牌甚至是全国性的**知名品牌都不是一定要固定的。
其次,白酒业内的人士都明白,真正正规白酒厂家用粮食酿造出的优质白酒 每500毫升成本其实相差很小,各个正规酒企的优质白酒品质其实相差也很小。就成本来说再好的优质白酒包括茅台五粮液,酒液成本也就十几、几十元钱而已,不同的主要是品牌知名度而已,这在行业里是心照不宣的秘密,而这种秘密也已经逐步被中国广大的消费者所逐渐认知,各个酒类企业自说自话所编制的各种白酒文化历史故事也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今后的消费将会更加理性。区别不大的生产成本,产品品质、历史文化,仅仅依靠厂家自我宣传的所谓历史地理概念稀缺资源,名人效应就一定长期霸占中国**市场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再者,所谓“量价平衡”和“性价比”的经济学基本原理是*重要的市场法则。本身提法也是欠妥的。中国人口太多、各地消费文化历史习惯差异太大。各不同消费阶层群体都很庞大,奢侈品、**产品、中低端产品,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市场定位。针对酒类产品来说,价格则是区别不同产品市场定位的*直接反映,白酒行业的DNA其实更多时候是政府、企业长期市场运作策划宣传积累的结果,不同价位产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这种结果造成不同白酒企业的历史地位、品牌知名度有很大差异,而不是白酒的品质本身有多大差异,每个白酒企业都有权利制定切合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产品定价政策,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也有权利和自由接个自身爱好和需求选择自认为**,性价比适合的产品。而不是一定要固定到成本和品质其实相差无几的几个固定的所谓**品牌上去。
*后,不同地域的消费文化需求,不同地方政府发展支持区域酒企的政策需求,不同区域历史文化名酒的品牌内涵和企业的品牌战略,也决定或影响了一些地方酒的**化市场份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今日的茅五剑泸,几个品牌在中国白酒历史长河中也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已,众多真正具备深厚历史根基积淀的中国白酒品牌必然仍然将向全国知名品牌、**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梦想。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
咨询顾问卓智华:要清楚是什么要素在支撑地产酒企**化
2011年4月当中国白酒还在一路高歌的时候,我就曾撰文《中国白酒给力下的冷思考》,给当时地产酒一窝蜂的上高价产品的现状泼冷水。如果地产白酒企业不进行深度思考,依旧惯性思维,也许真会被中国酒业评论员吕咸逊不幸言中。
作为地产白酒企业,要非常清晰是什么要素在支撑**化?一是从消费大格局来看消费升级,全行业产品价格带的整体上移(实际上在*近这10年,白酒消费价格上升,本质上并非消费升级所致,而更多的在于通胀与成本等因素所致),未来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及城镇化要素未来也许会成为消费真正升级的引擎,拉高整个白酒价格台阶;二是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未来消费升级,能够给一线全国性名酒带来多大上升空间;三是从企业层面来看,支撑**化需要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的多重协调共振,需要对核心消费群的非投机式贴心服务。作为白酒从业人士,我并不完全认同“地产酒**化会成为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