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礼老子饮用“太清酒”后一句“惟酒无量不及乱”的名言,却把“太清酒”提升到了文化圣酒的高度。太清名酿,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史载,老子善酿,以道号“太清”为酒名,传承已逾2500年了。
啜一杯太清酒,入口醇绵,那是一种对舌、对口、对喉的滋润;酒入人体四散开来,通体舒泰,身心都是愉悦的,那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种属性使太清酒在演变中成了接朋待友的尊物琼浆,三杯两盏,主人的友爱和盛情就凸现无余。
有饮者说,太清酒宜先闻后饮。启封后的太清酒,先自一缕醇香飘飘悠悠似从太空中飘来,先自冲入鼻腔深达脑海,酒不醉人人自醉。
一位酒界**评点说,这是“太清酒”*有的道法自然香。事实上,来自老子故里、道教祖庭的太清美酒正是遵循天道自然的规律古法酿酒。才拥有了这种神圣、典雅、神秘而高贵的精神本元之气质,饮之既可陶冶情神,又能领悟大道自然真谛,正可谓道玄相衔。
品太清美酒,一看、二闻、三品。轻轻抿一口,任那醇醇的酒液从舌尖慢慢滑向舌根,流入咽喉深处,再幽幽地漫回来时,那股润、醇、厚、甘、香的不同风格,不由让人回想到昨天、前天,抑或是还有不曾体验过的明天。
酒可以壮豪情,诗可以平俗欲。以太清酒入诗,既不会失其神韵,也不会添其枝桠。使得郁郁浓香幽然缥缈一如黄钟大吕,声声不绝跃然于纸上。细品细咀嚼间,诗已醉在酒中。
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才知非酒速醉之醉为*美之醉。酒成之道阴阳相生无不涵盖于世间万象万物。我们常把狂饮烂醉的人称为“酒鬼”,讽刺讥笑,贬之又贬。但唐诗中好像找不到“酒鬼”这个词,或称“酒徒”,或称“酒友”,或称“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