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奶酒是内蒙古特产,而记者调查发现,在内蒙古市场上,假奶酒呈泛滥之势,部分奶酒的酒精含量高达40度,且80%都是用奶精勾兑,奶酒声誉遭受重创。
80%的奶酒是用奶精勾兑,这一数据出自一家酒业公司的业务员,并没有得到**部门的认定,缺乏可信度。然而抛开这一数据不谈,奶酒行业制假售假的疯狂却是事实。据悉,为保护内蒙古奶酒品牌,内蒙古质监局2011年年末在区内开展了一次为期4个月的酒类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和整顿。在专项*理中,88家乳制品企业被撤销了乳制品生产许可证。据了解,在这88家企业中有一大部分都有奶酒生产线,却没有奶酒生产许可证。
有生产设备,而无生产许可,表明这些企业时刻准备进行奶酒生产,这也从侧面佐证奶酒生产能够为商家带来丰厚利润。如果奶酒生产设备是为了生产符合相应标准规范的奶酒自然是好事,但就质监部门查处的结果来看,这些设备大部分是用来生产假奶酒的。根据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奶酒国家标准,奶酒的生产原料必须采用鲜奶或乳清,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再进行加工制作所得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奶酒,具备营养价值。但行业内,商家多用牛奶与酒精或白酒勾兑,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可言。
市场本就是逐利的,如若监管不能到位,商业道德就会被抛弃,制假者就会逾越法律边界,任意破坏市场规则。从成本角度考虑,鲜奶或乳清通过发酵或蒸馏制造奶酒的成本,远远高于白酒与牛奶的勾兑,更不用说一些商家用酒精勾兑。另一方面,与真奶酒相比,单从口味而言,制假者的制假技术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导致一般消费者根本不能轻易辨别真假。如此一来,假奶酒就会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长此以往,真奶酒就会因为成本与售价过高而无法竞争过假奶酒。
事实证明,因为假奶酒的肆虐,加之质监部门动作迟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产生,一些原本还算知名的品牌逐渐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市场中只剩下妖娆的假奶酒。这无疑是过度消耗奶酒行业资源的结果,让消费者失去信心,剥离了行业发展的立足之本。对此,有必要明确一个问题:监管部门并非任这些制假者肆意妄为,而是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道理很简单,质监部门对制假者的监管没有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的确,看到奶酒行业的窘境,当地的质监部门立刻出手,加大了监管力度。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种监管还远未形成长效机制的局面。这种监管职能是一种阶段性的、非常态化。其结果便是制假者一旦摸清了监管部门的脉门,监管者一到,制假者就会关门歇业,监管者一走,制假者就会紧锣密鼓开工。此外,对不合格的生产厂家的处罚力度不够也是制假者猖獗的重要原因。应该说,一个行业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成熟的市场规则与严厉的市场监管。如果商家**是通过**手段获得收益,而是将行业内部的一些潜规则发挥到**,忽视法律与商业道德的存在,那么这个行业必然会堕落。而要**此类悲剧的发生,*好的办法是让制度发挥长效作用。我们希望,奶酒行业不要沦为另一个被劣币驱逐的行业。
温馨提示:欲知更多糖酒招商,不妨登录3158名酒招商,或搜索名酒资讯,即可找到您想要的相关信息,更多招商加盟品牌企业,成功案例,尽在3158名酒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