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规范 假葡萄酒泛滥

2012-07-19来源 : 互联网

继黄酒“EC门”之后,近日,不仅国产葡萄酒制假售假现象严重,进口葡萄酒也出现了严重的造假现象,葡萄酒造假事件愈演愈烈。一直以来,酒类造假不仅给品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大的危害。假冒伪劣葡萄酒*先造成的是葡萄酒企业品牌的诚信危机,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有必要与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

假酒横行 采取行动才是王道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等七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以假冒白酒、葡萄酒为**的酒类产品打假专项集中行动,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

数据显示,公安部组织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公安机关开展制售假酒案集群战役,捣毁生产、仓储、销售假冒洋河酒窝点1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9名,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贵州查获假茅台酒770多瓶,假冒商标、包装200多套,案值200多万元;湖南查扣假五粮液、水井坊、国窖1573、酒鬼内参、茅台等名酒1100多瓶,案值100余万元;上海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特大制售假红酒案,查获假冒“拉菲”等品牌红酒4000余瓶及大批假酒标识、包装材料。

而在国外,同样也免不了葡萄酒造假的丑闻。据法国《费加罗报》13日报道,“法国酒乡”勃艮第地区**酒商之一的拉布雷国王葡萄酒贸易公司的多名高管,日前因**大规模葡萄酒造假案被警方拘留。

从长远来看,葡萄酒造假给葡萄酒业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在国内尚不规范的葡萄酒市场环境下,工信部于5月29日**了《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规定了进入葡萄酒行业的相关标准,而一些地方部门随后也采取了规范市场的举措。

6月15日,陕西省消费者协会在西安设立了陕西**个葡萄酒消费投诉站,消费者遇到假酒可拨打投诉热线受理,投诉站将为消费者进行追偿,同时还将对售假酒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打击。

国内葡萄酒市场的规范有赖于这些消费投诉站的建立,这一方面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售假行为的监督和打击将促进国内葡萄酒市场朝着有序、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究竟谁在背后驱动造假?

其实,国内葡萄酒制假售假事件每年总会层出不穷,造假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驱动呢?

过去10年,拉菲身价一路狂奔,每年以30%涨幅“傲视群雄”。曾有业内人士提到,在真瓶子里面装一瓶十几块*的酒,收购一个酒瓶子是一千块,做个假塞子,弄个假的螺丝帽套在上面,里头酒全都加上去也没有多少*。真酒如果是1万块,中间的差价就是9千块。按照这样测算,一瓶假拉菲的利润率达到了近90%。假拉菲等假酒背后*大的利润驱动让造假者铤而走险。

葡萄酒专栏**赵凡表示,“假拉菲”在中国市场已经横行泛滥很久,而且根深蒂固,在利益的趋势下,无论大公司小公司都无一幸免。拉菲造假现象频频出现,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

像拉菲这样一度飚到天价的**葡萄酒让许多投资客趋之若鹜,一些美其名曰珍藏系列的葡萄酒也让部分消费者成了“俘虏”,在商家的忽悠下,不会鉴别真假的消费者很有可能成了“ 戴罪的羔羊”。国内投资客的炒作,消费者对葡萄酒的缺乏了解,葡萄酒教育、葡萄酒文化传播普及范围的局限,葡萄酒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等等都为这个行业的**创造了土壤。

对于国内葡萄酒造假行为,相关法律部门已经采取行动制止并严惩。假酒只有逐渐退出市场,造假行为没有了存在的土壤,国内的葡萄酒市场才能获得良好的成长。

但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能否获得长远而健康的发展,仅仅通过制止和严惩是治标不治本,葡萄酒造假行为的杜绝还需要国家**一系列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而目前国内葡萄酒行业亟需整顿,相关法律法规及细则等更需要逐步完善。

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快消品,更涉及到文化,经济大环境只有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葡萄酒文化才能传播得更快更好更远。

温馨提示:欲知更多糖酒招商,不妨登录3158名酒招商,或搜索名酒资讯,即可找到您想要的相关信息,更多招商加盟品牌企业,成功案例,尽在3158名酒招商。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