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EC门”,风波犹存

2012-07-11来源 : 互联网

据了解,近段时间,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36款东方风味的酒类饮品样本进行测试,其中包括16款绍兴酒、8款糯米酒及12款梅酒产品。结果显示,绍兴酒样本的氨基甲酸乙酯(简称EC)含量为每千克0.08毫克至0.26毫克。

2007年,**癌症研究机构对氨基甲酸乙酯评估,将其由第2B组(“或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改为第2A组(“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所以,有人据此认为含氨基甲酸乙酯的黄酒“致癌”。对此,涉及此事的几家黄酒企业纷纷发布公告,否认产品致癌。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表示,这些相关黄酒企业国家黄酒质检中心历次抽查中,有关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氨基甲酸乙酯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它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科学看待EC

公开资料显示,氨基甲酸乙酯在自然界中存在,是发酵食物和酒精饮品在发酵或贮存过程中天然产生的污染物。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但不是所有用酵母发酵的酒精饮料都含有少量的氨基甲酸乙酯。

“对黄酒中含有EC成分不必过于惊慌,需要科学看待和认识。报道中所检测的数字都是在发达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绍兴黄酒有技术能力和技术系统将EC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江南大学黄酒研究****赵光鳌教授介绍,**上从1943年即开始关注EC。2007年,在里昂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通过对EC纯品的风险评估,将EC归为2A类物质,即“可能令人类患癌的物质”。但酒类中的EC含量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表示,酒类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有高有低,*高的为水果白兰地。目前**上对食品及酒类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控制规定各不相同,其中欧盟水果白兰地的氨基甲酸乙酯要求小于400微克/升,法国与瑞士规定是小于1000微克/升。从媒体报道的数据来看,3款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为每千克0.08毫克至0.26毫克,远低于这些规定,从这个角度上讲,消费者不必过于惊慌。

美国就当地生产的食品采取自愿制定EC安全含量标准的做法,并已告知所有出口葡萄酒到美国的国家必须制定计划以符合有关标准。近年,韩国也制定了葡萄酒的EC*高限量,为每千克0.03毫克。

温馨提示:欲知更多中国名酒,不妨登录3158名酒招商,即可找到您想要的相关信息,更多招商加盟品牌企业,成功案例,尽在3158名酒招商。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