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之际止酒诗的特色

2016-09-04来源 : 互联网

明清两代的酒诗多出自功名蹉跎、身世偃蹇的一些诗人笔下,内容上自然不乏因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而借酒浇愁的感喟。也有人虽隐于市廛,仍有啸傲云山之乐,陶醉于隐不绝俗、居不远市、身心不受羁勒的自由天地:“我自饮吾酒,勿觉日影偏。**在城市,仍不易云山。”(李廷昰《和陶饮酒诗》)但这一时期酒诗的主要倾向还是反映了人们对宴饮游乐等物质生活的关注和颂扬。

隐隐江城玉漏催,劝君须尽掌中杯。

高楼明月笙歌夜,知是人生第几回。 (张灵《对酒》)

这类注重自我,赞美并可定的物质欲望的酒诗,正同儒家所谓“君子固穷”、“安贫乐道”之类的说教大唱反调,更与理学家那种“存天理,去人欲”的信条格格不入。这种思想意识的勃兴,自然有它的客观原因。明清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萌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思想界也出现了启蒙思想的曙光,尤其是明中叶以后,都市日趋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壮大,这些都促进了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正当的物质享受的渴望和讴歌。因而也使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留恋人生。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意识的增强,人们也进一步认识到狂饮烂醉对身心的戕害。所以,清代的酒诗中,有关止酒或节饮的篇什显得很有特色。清以前的诗人止酒、节饮,或因酒致病,已营卫不通,无奈而止之;或认为初醺未醉,乃*佳境界,有意而节之。清人则侧重从养生保体、训育酒德的角度阐发止酒或节饮的好处:“恍然自悟酒无功,愁不能销病来迫。因之止酒保我躯,善酿何须说仪狄。偶然宴赏来嘉宾,赌胜欢肠甘败北。为我寄语王无功,醉乡可游不可溺。”(郭瑞龄《止酒》)“饮亦顾自佳,但勿筋脉溃。三爵而油油,不夷也不惠。”(许楣《小饮》)梁同书的《说酒二百四十字》更是对酗酒的危害做了透辟的剖析,虽有危言耸听之嫌,但对纵酒无度的人确是很好的劝诫。

总的来看,自元以后,像唐宋李白、陆游那种豪放不羁,气魄恢弘的酒诗已很少见,常见的大多显得滑快浅率。我们对前者无需增饰、夸扬,对后者也不必贬抑、挑剔;历史地看,它们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价值。

标签: 止酒诗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