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别名 关于酒的故事

2016-05-18来源 : 互联网

酒有许多的别称,这也是中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酒被历代文人、雅士赋予的别名、雅号既耐人寻味,又增添了酒的文化底蕴。历代流传广泛的别称主要有玉液、流霞、红友、绿醛、金波、黄流、欢伯、般若汤、曲生、青州从事平原督邮等等。酒的别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欢伯酒的这个别号是超越时代,延用最多,持续时代最长的别称。最早是出自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后代文人多有延用,使酒的这个别名流传甚广。如金代元好问在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见《望月轩》)

黄流酒的这个别名源自《诗·大雅·早麓》中“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历代文人雅士皆熟读《诗经》,都经常用黄流来比喻杯中物。

曲生也称曲秀才。酒的这个别名来源于《开天传信记》的神话故事。说的是唐代有一位道士名叫叶法善,有一天他和一些官员聚会,大家正想喝酒时,突然进来一位少年,自称是曲秀才,高谈阔论,过了许久站了起来,如风一样不见人影。叶法善以为来人是妖,待曲生又出现时,用一柄小剑刺他,随即曲生化为酒瓶,美酒盈满,酒味甚佳,主客皆醉,醒后酒香难忘。后人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为酒的别称。

般若汤显然这个别名和佛教有关。说的是唐代长庆年间,有一云游的僧人到寺院诵经,让寺里的侍者沽酒待饮。酒沽回来后,被寺里的僧众掷于柏树上,将酒瓶子摔个粉碎。云游僧人见状,并不生气,慢慢说道:“我诵((般若经》,要喝一杯酒。”说罢,就声音嘹亮,旁若无人地念起般若经。只见随着诵经的声音,酒瓶拼合到一起,泼出去的酒也随即收了回来。云游僧几口就把酒喝光。酒的又一个别名就此诞生了。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这个别名和酒的好坏有关。此语出自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把酒质好的称为“青州从事”,酒质劣等的称为“平原督邮”。这是因为青州境内有齐郡,齐与脐同音,凡是好酒都是酒力下沉到脐部的,从事又是美哉优哉的职务;劣质酒则不下肚,至横隔膜为止,平原有鬲县,与隔同音,督邮又是低下的职位,故以此为优、劣,形成酒的不同别称。

酒名沾春。美酒的“正名”还都喜欢沾春字。古代的名酒几乎都和春字有关。名酒沾春最早见于《诗经·风·七月》记载,不过,这时的“春酒”还只是酒的通称。

以春为酒名,兴盛于唐宋时期。唐时的名酒有称作“土窟春”、“石冻春”、“剑南烧春”、“玉壶春”等,多见于唐人诗文。宋代也有各种各样的名酒以春为名。诸如“百花春”、“千日春”、“锦江春”、“武陵春”等等,名目繁多。古人把酒以春命名这主要是一方面古代的酒大都是冬酿春熟,人们叫它为春酒。另一方面魏晋以来,出现了一种叫做春酒的酒曲。于是人们就把用春酒曲酿的酒,很自然地叫做春酒了。后来人们在称呼酒时也自然为了简捷,就用“春”代替了酒的通名, “春”就成了酒。就是现代,名酒泉涌,酒香漂逸,也有不少带有“春”的酒名。如剑南春、回酝春、芦台春、燕泉春、御河春、鹿泉春、燕南春、虎阳春、九里春、五粮春、玉泉春、万年春等等。

现代人饮酒虽然不常用这些古时的别称、雅号,但这些雅号的文化内涵仍然是令人为之神往的。

酒士与酒徒

在中国几千年延续不绝的系统成文史中,记述着不少酒人酒事的内容,光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酒徒小集团就有: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向秀、山涛、王戎、阮咸;晋代的“兖州八伯”,羊曼(重沓伯)、阮放(宏伯)、郗鉴(方伯)、胡毋辅之(达伯)、卞壶(裁伯)、蔡谟(朗伯)、阮孚(诞伯)、刘绥(委伯);羊曼、阮放、阮孚、胡毋辅之等四人南渡到建康后,又与谢鲲、毕卓、桓彝、兴逸等四人终日聚饮,被称为“八达”;唐代的“酒中八仙”,贺知章、李进(右加王字旁)、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同时还有“竹溪六逸”,李白、孔巢父、裴政、陶沔、韩准、张叙明。至于以酒为自己命名的人则更多,著名的有:西汉自称“高阳酒徒”的郦食其,自称“酒狂”的饶宽;魏有自称“酒徒”的蒋济,唐有自称“五斗先生”的王绩,自称“酿王”和“曲部尚书”的汝南李进(右加王字旁),诗人元结自号“醉民”,白居易先后自称“醉司马”、“醉尹”、“醉傅”,总称“醉吟先生”,皮日休自称“醉士”,诗僧可朋自号“醉朋”,又号“醉髡”;五代后蜀常聿修自号“呷大夫”;北宋隐士钟放自称“云溪醉侯”,欧阳修自称“醉翁”等。以酒命名的人历朝不绝,酒友集团不胜计数,著名酒人都有多种流传史册的关于酒的故事,现分两两部分,略举几例。

1.狂士逸人

高阳酒徒秦朝末年,陈留高阳有位叫郦食其的儒生,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因出身贫寒,求仕无门。郦生有志难伸,纵情于酒的世界,县中贤豪却以“狂生”视之。当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后,刘邦也在沛县扯旗造反,郦生想投其麾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到营寨门前求见。刘邦一听说求见者是个儒生打扮的人,不愿见待.郦食其闻言大怒,手握剑柄,双目圆睁,高声吼道:“我不是什么之乎者也的酸儒生,而是大名鼎鼎的高阳酒徒。”刘帮慌得鞋也来不及穿,光着脚丫子跑出来迎接。唐诗人高适云:“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领川使酒西汉名将灌夫,家居颍阳。吴楚七国之乱时,他与父亲一道从军,出生入死,屡建功勋,被授为中郎将、左仆等职,又徙为燕相,后来因子坐法被罢免。灌夫出身行武,生性粗豪,刚愎自用,不讲情面。一次他应约赴丞相武安侯田虫分(合一字)之宴。丞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官位,来宾们唯唯诺诺,受宠若惊,田虫分(合一字)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灌夫见状,十分不悦,端起酒壶来到他面前,要他满饮一杯,并说:“这酒别人饮得,你怎么就饮不得?难道就因为你位极人臣,就可以只让别人喝而自己耍滑头吗?”并借题发挥,指桑骂槐,出了一通恶气。田虫分(合一字)的尊严受到挑战,极为恼火,命人将灌夫捆进囚牢,说他越礼放诞,目无朝廷,借酒发疯,心怀厄侧,要处死灌夫。可怜一代英杰,因酒当了屈死之鬼。卢照邻曰:“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愿作酒壶三国吴人郑泉对酒的执着简直到了生死以之的程度。据魏邯郸淳《笑林》记载:郑泉,字文渊,博学而性怪异,嗜酒如命。在表露自己的志向时,曾对人说:“愿得美酒满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复设(沉)饮;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快乎!”希望满载五百斛美酒的船能永远保持五百斛,喝一斗添一斗,喝一升补一升。更有甚者,他还叮嘱家人:“必葬我陶家(制陶器的作场)之侧,庶百年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活着喝酒还不尽意,死了尸骨化为泥也愿制成酒壶,生生世世,永远与酒打交道。真是“天长地久有尽时,此乐绵绵无绝期”。

移封酒泉晋人姚馥嗜酒成性,一日谒见皇帝,为皇帝所心悦,决定封为朝歌邑宰。姚馥非但没有表露出惊喜之色,反而推辞不就说:“朝歌邑宰之职,恕不受命。”并讲:皇上若真有怜悯之意,就请让他当个养马的马夫,时常赏赐一些美酒就好了。可见他爱美酒不爱高官。办事向来随心所欲的晋武帝更加喜爱此人,最后决定让他任酒泉太守,既可饮酒,又可当官,姚馥欢天喜地地前去赴任了。

为酒求官,以酒避祸阮籍号称竹林七贤之首,为人旷达,嗜酒能啸,酒成了阮籍的防御手段和工具。朝廷名臣司马昭慕阮家的名望,准备向其女儿求婚。阮籍面临两难选择,答应吧,有违自己的初哀;不答应吧,得罪不起,并有身家性命之忧。最后,他连日酣饮,大醉60日,使其始终没有开口的机会,只好作罢。阮籍极度蔑视名教礼法,常常借酒作掩护,放浪形骸,搞一些惊世骇俗之举。他常去邻家的酒肆,几乎整日都泡在那里,喝醉了就跑到柜台里边,在颇有姿色的老板娘身边一躺,自管酣睡不起。这种行为在当时是难为社会和店主所容忍的,但他心底坦然,虽有醉态却谨守礼节,为店主所不介意。他的母亲去世时,他正在与人下棋。棋友知他是孝子,劝他赶快回去,他则非坚持下完,下完后又饮酒三斗才放声大哭,口吐鲜血,泪流满面,几至昏厥.这样一个傲礼简贵、我行我素的人,有一天主动找晋文王,要要补步兵校尉这个缺。在获准后,告知朋友刘伶,为刘伶所不喜。阮籍神秘地笑道: “校尉官府中藏有好酒300石。刘兄,今晚我们便同去买醉,如何?”从此二人同去校尉衙内,日日饮酒呼醉,等把那300石好酒都喝光了,阮籍又毫不含糊地回到晋文王面前,提出辞职。朝廷名臣钟会有一次既想征求阮籍对世事的看法,又想寻机找借口定阮籍的罪。阮籍采取终日饮酒的办法,酣睡不醒,钟会再次拜访,阮籍总是大醉如泥,根本无法与之交谈。久而久之,钟会认为如此醉生梦死之人不会有什么本领,阮籍又躲过一场灾难。

醉刘伶刘伶,东晋人,平日寡言少语,只以饮酒为乐。据说他常常纵酒狂饮,几日不断,一喝醉了就把上上下下衣服都脱光,在屋中裸体晃来晃去。有人实在看不过去,跑到刘伶那里,对裸体醉歌的刘伶别过脸,皱着眉头说:“也是礼教中人,这样做成何体统?”刘伶听着来人的挖苦,慢地说:“我以天地为殿厦,以房屋为衫袍,你老先生怎么进我的裤子中来了?”说得来人羞愧难当。妻子见他如此嗜酒,哭着哀求他要保重身体,不能再喝了。没想到刘伶这次答得非常爽快,并且说要摆上酒肉,对天起誓,以便坚决戒掉。妻子闻言大喜,马上起身置办酒馔,哪知刘伶对着神像深施一礼后念道:“天生刘伶,唯好饮酒。一饮须一觚,五斗才解忧。妇人之言,实是浅见,诸神勿听她言。”说毕,伸手取下神案上的酒馔,举杯痛饮,自然又是大醉一场。日复一日,妻子实在无法忍受,一次她假意对刘伶说:“夫君不是想饮酒吗?妾身现酿得好酒一缸,愿夫君畅饮一醉。”刘伶听了,兴冲冲地随妻子来到后院大酒缸前,缸盖一开,酒香扑鼻,刘伶急不可待地伸头于缸内,哪知妻子从后面抓住其腿,一提一塞,刘伶跌于缸中,妻子随即盖上缸盖,再压上几块石头,心想:“你日日酗酒,这回让你喝个够。”三天后,妻子听缸中寂静无声,心里发慌,把缸盖打开,只见缸中酒已见底,仅剩酒糟,刘伶垂头端坐于酒糟之上。妻子以为丈夫已死,急得大哭,那知刘伶缓缓抬起头来,笑眯眯地对妻子说:“贤妻答应让我醉个痛快,如今怎么还让我闲坐在这里呢?”从此.妻子只好任他自由,让他日日买醉,尽兴方休。这位才华横溢的酒仙,还为后世留下了著名的文章——《酒德颂》。

狗洞呼酒晋人胡毋辅之少时便有高名,才干超人,颇得散骑常侍山涛的赏识,经举荐步入仕途。但他生性嗜酒,狂放任纵,不拘小节。胡毋辅之为官建武将军、乐安太守时,常与酒友昼夜酣饮,不视郡事。一次他与谢鲲等人正赤身裸体地关在屋里狂饮滥喝,另一酒友逸光恰好不约而至,被大门外的卫士挡驾,说是长官有令,现在任何人不得进去。逸光一听,便知里面肯定又在昏饮,登时急红了眼,脱衣帽,钻进狗洞中大叫我要饮酒。胡毋辅之闻言大惊,对酒友们说,一定是逸光来了,否则没有人敢如此放肆,快快把他请进来。

拍浮酒船,了此一生毕卓也是东晋的一位名士,他为人简傲旷达,嗜酒无度。常常手执酒盏,对友人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那时他官居吏部郎,也算得上身居高位,权倾一方,可这位吏部郎却偏偏闹出了偷酒的笑话。那是一个傍晚,毕卓在家独斟独饮,一阵微风吹过,飘来邻家酒塾的醇香。毕卓闻香起身,顺着酒香摸到邻家的后院中,对那一字排开的酒缸羡慕不已。酒香越来越浓,毕卓按捺不住,上前一把掀开缸盖,俯身痛饮起来,结果被管酒的抓住,天亮一看,原来是吏部老爷。毕卓在松绑后还拉着主人一同到瓮边,尽醉而去。

身后名不如一杯酒张翰(字季鹰),晋代吴郡名士,曾在齐王手下任大司马东曹掾,见天下大乱,秋风起,想起了江南的莼羹和鲈鱼之美,不由叹道:“人生贵得适志,何为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便弃官还乡,挂印而去。他回到故乡,日日酣饮恣游,纵任不拘,人称“江东步兵”。有人惋惜地劝他说:“以你的名望和才能,应该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现在这样以饮为常,以游为业,虽然一时快意,却没了身后的名声,太可惜了。”按圣经贤传,人生一世最大的目的是“显亲扬名”。但张翰却把酒看得比名还重要,醉意朦胧地目答说:“使我身后名,不如眼前一杯酒。”

酒不负政孔融让梨的故事众所周知,殊不知孔融长次之后却一改温良恭俭让的风范,放荡不羁,嗜酒如命。曹操曾颁布过一道禁酒的命令,认为酒可以亡国。孔融写信反驳:禁酒是不得人心的,因为酒对人的好处由来已久,而且这好处直接关系到事业成败、安邦定国,并列举大量的酒的德政,从尧一直说到汉高祖,最后得出结论:“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治哉?”曹操不能容忍,找借口杀了孔融。由酒招致家破人亡灾祸,孔融堪称为酒捐躯的“烈士”了。

阮咸阮籍的侄儿,时称“大小阮”。他情性酷似阮籍,厌恶官场的污浊,鄙视礼教的虚伪,宁可一人在孤独中喝酒弹琴消愁解闷,也不愿与庸人俗士相来往。他时常一人自弹自饮,从不管别人眉高眼低,褒贬毁誉,大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超脱与放达。一次,他与族人聚饮,嫌小杯不过瘾,改用大杯,正喝得酣畅淋漓,忽然跑进一群猪,拱着鼻子与大家争饮。众人赶忙哄赶猪群,阮咸却伸腿骑在一头猪的背上,照饮不误。

诗酒傲王侯明嘉靖年间的卢楠天性聪慧,诗文娴静,兼以好酒任侠,放达不羁,颇有轻财傲侯之志,名闻天下,才冠当时,名公巨卿,趋之若鹜。复(右加氵旁)县新任知县汪岑,是个贪酤之徒,酒量过人,嗜酒如命,听说卢楠风流倜傥,又酒量极大,号称酒魁,便想会一会他。原想卢楠一介士子,下封帖子便会使之入府拜见,殊知连下数封均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只好亲到卢府拜会。汪岑几次下帖拜会,但均因事缠身未能赴约。卢楠在几次候人不到的情况下,一人闷闷不乐喝得酩酊大醉。当汪岑如约而来,卢府上下冷冷清清,甚为羞怒,适逢卢楠手下长工发生命案,汪岑公报私仇,欲置卢楠于死地。不想狱中卢楠仍是饮酒而蔑视于他。后来新任知县陆光祖将案情查清,卢楠才无罪开释。自此,卢楠与陆光祖结为知已。升任吏部尚书的陆光祖日出酒资一千,让卢楠纵情山水。一日卢楠游于采石李白祠中,偶遗二赤脚道人。道人拿出葫芦中的玉液让其品尝,但觉甘美异常,余香满口,忙询间酒的来历。仙人微微一笑,曰:“此乃贫道自酿.贫道结庵于匡庐五老峰下,居士若愿同游,日日都可品尝。”卢楠欣然同意,匆匆给陆公修书告辞,连行李也未收拾,就随赤脚道士浪迹天涯,云游四方去了。陆公见书,渭然长叹:“倏忽而来,飘然而去,以七尺为蜉蝣,以乾坤为逆旅,真狂士也。”

2.骚人墨客

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曾在汉景帝和梁孝王手下当过官吏与门客。梁孝王死后,他回成都老家赋闲,因家境贫寒,投奔临邒县令王吉谋生。王吉十分佩服司马相如的气度和才华,对他非常尊敬和照顾,临邒一带的财主们也都想与他结识。一日,卓王孙不甘人后,在卓府摆下盛宴,请王吉和司马相如来家中作客。宴席上司马风度翩翩,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满座皆为之倾倒。卓王有个女儿叫文君,天资聪颖,善诗词,解音律,颇有姿色,新近死了丈夫,寡居娘家。她久闻司马相如的才名,今日暗中窥见,顿生爱慕之意。司马相如也慕文君芳名,席间有意弹了两支曲子以表情怀,这就是著名的《风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方求其凰。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字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卓文君听懂全部辞意,为追求真挚的爱情,毅然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星夜离家私奔司马相如。两人相见恨晚,如胶似漆,一起回到成都谋生,这才演出“文君当垆”的故事。为追求爱情,大胆私奔,当垆卖酒,在封建社会里确实难能可贵之事。唯其如此,引起后世许多诗人的追慕和礼赞,唐朝诗人许浑诗云:“酒够花一树,何暇卓文君。”

陶渊明无论是从酒文化史还是诗歌史的角度来说,陶渊明都是一位有着特殊贡献的人物。从他开开始,才把酒与诗二者连为一体,他以酒入诗,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谓:“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在当上彭泽县令后,“公田之列,足以为酒”,上任后即下令把300亩公田全部种成酿酒的秫谷,以保证常有酒喝。他曾私下对人说:“能让我常醉于酒,平生之愿足矣。”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连喝酒的嗜好也无法得到满足。有一年九九重阳逢佳节而无酒,一个人来到院子外边的菊花丛中,摘菊盈把,静坐伤感。过了一会儿,友人王弘给他送来美酒,顿时喜出望外,心花怒放,立即开坛畅饮,直到烂醉如泥。

王绩初唐重要诗人,又是双重的隐士,既隐于故乡,又隐于醉乡。他在用以自况的《五斗先生传》中写道:“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践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寐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子焉。”正因为他嗜酒如命,又特有酒量,常饮至数斗而不醉,所以得了个“斗酒学士”的雅号。

贞观年间,隐居故乡的主绩为生活所迫赴长安应选。当时太乐府中有个叫焦草的小吏,出身于酿酒世家,有一手名冠京都的酿酒绝活。王绩听说后,坚决要求去当太乐逐,经过软磨硬缠,终于达到目的。焦草名不虚传,每天都送一坛香味扑鼻的美酒.可惜数月后焦草因病而死,好在其妻子黄氏也会酿酒,谁知一年多之后,黄氏又不幸早逝,焦家之酒绝迹。王绩仰天长叹:“此天意也,得非老天欲断我饮乎?”遂辞官归家,在故乡筹钱建立一座杜康祠,让焦草也入祠中,当杜康的配享。

李白唐代诗人,号太白,诗才甚高,酒量奇大,他是一位将酒与诗的关系密切到极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于酒而死于酒。那众多的散发着浓郁酒香的飘逸诗作自不待言。现从一些佳话趣闻中寻觅一下这位“酒仙”的动人风采:

醉解金龟。李白年轻时,为求取功名,由家乡四川赶来京城长安,以文会友。贺知章久仰李白大名,虽身居要位,仍不嫌屈尊,前往拜访。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置酒相待,边饮边谈论起诗文来。李白取出新作《蜀道难》递知章,但见那诗起首使道:“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丝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贺知章赞叹不已。二人边聊边饮,不知不觉杯空盏净,但谈兴正浓,李白唤来酒家道:“店家,我房中有些值钱衣物拿去当了,再添些酒菜。”店家依言,添酒上菜,但数巡一过,杯酒又空,贺知章已醉意盎然,随手解下腰间所佩金龟,盼咐店家:“与我换酒来。”二人开怀畅饮,直喝得酩酊大醉。后来贺知章去逝后,李白写下哀悼诗句:“四月有狂客,风流贺知章。长安一相见,呼为请仙人。昔好怀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酒与书法

书法、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带有强烈的主观表现色彩,其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其结构、笔画只有在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意境中体会其味。在这种纯粹线条与结构美的自由氛围中,天然适合酒的意识的生存。书法、绘画又非常强调顿悟、灵感的作用,一幅书法或绘画作品,完全可以在直觉和灵感的作用下完成。因而,书法、绘画的创作与酒的关系更为密切。书画艺术大师们或因酒得力,妙笔生花,增添不少神韵;或借酒为题,巧构妙思,丰富作品意蕴;或在酒中觅到柳暗花明的崭新境界;或在酒中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如同清人唐晏《饮酒芬诗》所写:

昌黎新饮酒,为文俟其醺。张侯籍酒力,草圣卓不群。古人所以饮,为屏世虑纷。酒为翰墨胆,力可夺三军。夫岂乐为此,故违沫浩文。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东汉时期已发展成一门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出现了一批书法艺术家,其中以隶书见长,被誉为“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蔡琶,就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醉龙”。虽然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无从得知这位大书法家醉眼朦胧、却下笔传神的景象,但仅从“醉龙”的雅号中就完全可以猜想到他的书法与酒是有着不解之缘的。

东晋的王羲之素有“书圣”的赞誉。他最为后人称道的作品是《兰亭集序》.据文献记载,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孙统、孙绰等41人到山阴之兰亭修楔。大家修楔完毕后,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当时众人唱和诗集的序言——《兰亭集序》,王羲之酒酣之后,“挥毫利序,兴乐而书……’’遒媚劲健,绝代所无”。酒醒之后,“更书数十百本,终不及之”。在酒的帮助下使他写出了后世书法家所难以企求的艺术珍品,博得一代名君唐太宗李世民的异常珍爱,推为王书第一,终日把玩,死后又殉葬昭陵,可见其有振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以草书见长的两位大师张旭和怀素与酒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张旭号称“草圣”,唐文宗李昂把李白诗、裴旻剑舞和他的草书称为“三绝”.张旭生性嗜酒,得意之作多写于酒酣之后,“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也呼张其页(二者合一字)”。今天能见到的遗墨《古诗四帖》,结体茂密,笔劲墨重,粗细变化多而形象丰富,颇得横壮之力和毫逸之气。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落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李颀《赠张旭》写道:“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禾亢(二合一字)。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绂(右边应改雄字左边部分)。”

怀素是一个和尚,但嗜酒如命,一日九醉,人称“醉僧”。每当酒酣兴发,遇寺壁庙墙,衣裳器皿,无不书写,自言“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著名的《自叙帖》长达700余字,首尾贯通,体势飞动,显示了作者精湛的功力和创造性的品格。李白也曾给予热情洋滥的礼赞:“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吾师醉后倚胡床,须臾抹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其传世之作《洞庭春色赋》既有古搓怪石之形,又有大海风涛之气,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无得力于酒的帮助。其诗朋书友黄庭坚曾讲:“东坡道人少时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浩;至于酒酣放浪,意忘工拙时,字特瘦劲似柳诚悬。”苏轼把自己新建的堂房取名“醉墨”,可见其对酒的感情之深。

明代遗臣朱耷更是把酒当作不可或缺的伴侣,佳作每每出于醉酒之后。人们知道他有此习惯,为得其墨宝往往“置酒招之”,待其酒酣之后,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笔、墨、纸、砚让他挥毫,常常是“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倘不如此,“欲觅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绘画艺术起源甚早,它十分重视艺术家人品的高雅,襟怀的超旷,尤其是对“神”和“气韵”的要求,显示了绘画艺术直觉顿悟,空灵澄澈的主观特性。显然,酒的境界有助于领会这种“神”和“气韵”,也有助于获取超越功名尘俗的品格。因而,在绘画这朵灿烂的艺术之花中,酒的作用不可淹没。

有“画圣”之称的盛唐画家吴道子,不到20岁已穷尽丹青之妙,所画道释人物,气势雄峻生动,线条遒劲圆润,衣服飘举,着色轻拂徽梁,自然超出缣素,同时兼善山水。但他无论画人物、山水均须仰仗酒力,“每一挥毫,必然酣饮”。

唐代另一位诗画皆擅的艺术家郑虔,以山水画见长,常在画上自题诗,诗书画皆妙,有“郑虔之绝”之称。他每次作画,都要先饮酒至酣,醉眼朦胧中往往精神亢奋,运笔如神。宋人郑刚中说他“酒酣意放,搜罗表象,驱入毫端,窥造化而见长性,虽片纸点墨,自然可喜”。

王洽欲作画,也须先喝个酒酣正浓,然后“以拨沉泼图障上,脚踏手扪,随其形象为山石、林泉、云霞,卷舒随意,倏若造化,不见墨污之迹”,都能自成一种意度。

自宋代以后,嗜酒的画家更多,画境酒意,相得益彰。李成作画须饮酒至酣后才落笔,往往烟云万状,栩栩如生。包鼎乃画虎名家,每每画虎前,都要先“洒扫一室,屏人声,塞门涂牖,穴屋取明,一饮斗酒”,然后一再模仿老虎的动作,体会老虎的神态,等感觉到悟出老虎的特性时,又“复饮一斗”,乘着酒兴,“取笔一扫尽意而去”。陈容以画龙见长,每次动笔前总要先饮酒至醉,让大脑高度兴奋,手舞之,足蹈之,再“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所画之龙“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不可名状,曾不经意而皆入神妙”。范宽、郭忠恕、赵孟坚等山水画家都系“高阳酒徒”,大画家黄公望也是嗜酒如命。钱选被列为“呈兴八俊”,但他的创作均得力于酒之神助,号称“酒不醉,不能画”。

明代画家吴伟,工于人物、山水,是“江夏派”的创导者,他好“剧饮”。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才气过人,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他筑室桃花坞,日与人把盏对饮,饮到酣时便挥毫作画,皆入神品。

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诗、书、画俱佳,但性格孤傲,其字画“富商大贾虽饵以千金而不可得”。扬州一位盐商为求真迹,选择他出游必过的一片竹林中间,事先煮好狗肉,备下美酒。郑板桥兴高采烈大吃一通后,问诸多房舍何以无字画作装饰,盐商故意道:“这一带好象没有什么有名气的字画值得我挂,只听说郑板桥水平高,但我从未见过他的作品,未敢轻信他人之言。”郑板桥豪兴顿生,研墨挥毫,把盐商事先准备的纸张“一一挥毫竟尽”。后来好多人走此捷径,板桥明知其意,但敌不过酒的诱惑,心甘情愿地一次又一次“上当”。为此,他曾有诗自嘲道:“啬彼丰兹信不移,我于困顿已无辞。束狂人世犹嫌放,学拙论文尚厌奇。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

真不敢设想,如果没有酒的神助,祖国书画艺术长廊里要少去几多空灵、几多潇洒、几多千古不灭的神品、几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在酒的帮助下,这些作品给人以一种特殊的感受,醉色满眼,酒气环绕,读者仿佛体会到那“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境界。

酒与诗词

酒与诗词的关系可谓亲密无间,好似一对孪生兄弟,以至于我们翻阅中国诗歌史诗的章章节节,均可闻到那扑鼻的阵阵醇香。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诗集 ——《诗经》中就已有关于诗与酒结伴同行的记录。《诗经·周南·卷耳》曰:“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永不伤。”翻译成白话文即:我登上那高冈,马儿累得变了样。我把酒杯来斟满,一醉了事免怀念。从此,历经3000年悠悠岁月,诗与酒形影相随,结成忠诚的伴侣。从屈原以后,尤以许多诗人都因酒赋诗,饮酒赋诗,给中华文坛留下许多千古不灭的诗篇。

酒能使人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幻想丰富。在酒精的刺激下引发人的想象,使一个现实生活中严谨刻板的人冲破理性的樊篱而进入感性的王国,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的境界。同时,酒又能让人袒露出真实的情怀,这正是诗人必备的先决条件。当然,酒与诗的关系相当复杂,表现形式也各种各样,有的直接咏酒,有的因酒成章,有的有酒名而无酒实,有的有酒实而无酒名。下面我们向读者简述一下酒与诗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中国连绵几千年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们不乏以精妙语言论述酒与诗的关系,我们择其要举例如下:

杜甫的《可惜》:“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独酌成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

戴叔伦的《醉中作》:“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晏殊的《洗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苏轼的《和陶渊明<饮酒>》:“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陈与义的《醉中》:“醉中今古兴衰事,诗里江湖摇落时。”杨万里的《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酒入诗肠风火发,月入诗肠冰雪泼。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

朱淑真的《雪夜对月赋诗》:“看来表里俱清彻,酌酒因诗兴尽宽。”

陆游的《凌云醉中作》:“饮如长鲸渴赴海,诗成放笔千觞空。”

唐晏的《饮酒》:“饮中有妙旨,待诗斟酌之。”

金天羽的《佩忍响酒,以诗报之,效其体》:“酒肠无酒诗不流。”

我们可以从数千年的诗卷名篇中洞察酒文化中酒与诗的微妙关系: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闭,绿烟螟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宇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与此诗并列的是苏轼写于1076年中秋,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奉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掸娟。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这诗词均因酒起兴,借月发端,表现出一般人很难具有的宇宙意识。

忧患在中国文化艺术中有着相当深厚的土壤和普遍的基础,在咏酒诗中也是如此,我们随时都能感觉到这种意识的存在。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在这里表达了深厚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真是千言万语一时间无从说起,便把它统统溶化到这杯酒中。在这里,有细心周到的体贴,依依不舍的别情,真诚感人的劝慰,也有淡而悠长的离忧,伤而不悲的别苦。

李白名作《金陵酒肆离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里写出了离别者自身的愁苦感觉,借酒冲淡浓郁的离情别绪,借酒表达对友人真情厚意的感激。

白居易以《何处难忘酒》为题写离别,情真意切:

何处难忘酒,天涯话旧情。青云俱不达,白发递相惊。二十年前别,三千里外行。此时无一盏,何以叙平生。何处难忘酒,青门送别多。敛襟收涕泪,簇马听笙歌。烟柳浦桥岸,风尘长乐坡。此时无一盏,争奈去留何。

在这里,酒是友谊的象征,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在人世间的诸多情感中,最炽烈、最真诚、最持久的当属爱情,情深意挚的吟咏在诗歌史上俯拾皆是。情人之间的离别更加缠绵悱恻,销人魂魄。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为思念小别的丈夫而作《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里借黄昏时东篱把酒、赏菊吟诗的生活片断,生动地塑造了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

北宋词人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里把离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在离别之苦中,最痛苦的莫过生死之别。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19年,在复归汉室之际,曾同朝为臣的李陵相别赠诗: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临何灌长婴,念子怅悠悠。远望北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泪,与子结绸缪。

两人昔日情若手足,今日分手,形同死别,除了饮几盏浓酒,洒几行热泪,又能说些什么呢?

在战乱年代,李弥逊的《菩萨蛮》表现出了侥幸生还者既喜且惊的特殊心态:

江城风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风高帆影疾,且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熏风无雁回。

陆游感人肺腑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右加三点水旁)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描写了诗人与唐婉之间真挚深沉的爱情和被迫分离的极度痛苦,控诉了封建家长制残酷扼杀美好爱情的血腥罪恶。

在咏酒诗中,对故乡亲朋的深深眷恋的游子情结这一深沉凄婉的咏叹调也一再出现,如范仲淹的《苏慕遮》写出了满纸凄凉: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香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杜甫的《登高》诗,则更使人百感交集,忧端丛生: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当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由一个美丽多情、幸福惬意的少妇变成孤苦伶仃、花容憔悴的寡妇,流落江南之际,在咏酒之作中,将那故国之思羁旅之愁写得凄苦感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当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人生价值取向上,诗人们也借酒抒情,有的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如白居易的《劝酒》:

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天地迢遥自长久,白兔赤马相趁走.身后堆金柱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君不见春明门外无欲明,喧喧歌哭半死生。游人驻马出不得,白舆素车争路行。归去来,头已白,典钱将用买酒吃。

李白的《悲歌行》: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蚊上月,且须一饮杯中酒。

在李白的那首《将进酒》中,既有诗人的感伤,却又悲中见壮,哀里见豪,借酒抒发出对人生、自我的热爱和肯定: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贯穿于中华文明史的英雄乐章中,我们也可一见酒的音符。荆柯别燕太子丹于易水之上,对酒悲歌,发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铮铮誓言。曹操对酒当歌,抒发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恢宏抱负!宋江醉酒题反诗,壮志凌云。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神往于铁鼓金笳的战场。就连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李玉和也感到了酒的神奇力量,唱出“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的壮歌。酒仿佛成了增强意志的兴奋剂,引发英雄气度的催化剂,助长着千古豪壮之气。我们还是具体领略一下咏酒诗中的英雄意识吧!

王维的《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翰的《凉州词》是人们共知的咏酒名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里表现出将士们豪放豁达的个性,以及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酒的帮助下,豪放的英雄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从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位为酒神精神所催发的英雄,一位把英雄意识变成自然本性的伟大诗人。他欣赏侠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勇敢,赞叹他们“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忠义,高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被誉为 “亘古男儿一放翁”的战时诗人陆游,虽屡遭坎坷,困顿终生,但那一腔热血从未冷却,高吟道:“先生醉后即高歌,千古英雄奈我何?"“放翁七十饮千钟,耳目未废头未童,向来楚汉何足道,真觉万古无英雄。”他那收复失地、上马击贼为主旨的英雄主义气概常常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在《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中写道: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诗人们在酒的世界里找到了现实世界寻找不到的东西.他们借酒抒情,以酒言志。李白、杜甫可谓中国诗歌史上的美丽星座,也是酒文化史上令人注目的酒仙。李白 “斗酒诗百篇”,与酒有着不解之缘。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对酒一往情深,连他的死也不脱酒的干系。此外,陶渊明也是中国文坛上一位诗人式的酒神,或酒神式的诗人。他生性嗜酒,谱写了大量的咏酒诗篇。据统计,陶渊明现存诗文142篇中,讲到饮酒的有56篇,无怪乎白居易说他“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之”。酒与诗可以说自古连理缔结,相从相随,说不出是酒使诗生辉,也道不明是诗使酒成名,但有一点可以明了:要想完整地理解中华文化中诗篇的精髓,必先通晓酒神的奥妙,酒与诗、诗与酒是一对分不开、离不掉的双胞胎兄弟一样!

标签: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