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

2016-05-13来源 : 互联网

本人不打牌,不砌“长城”,**的爱好是收藏酒瓶、酒器和酒标。利用业余时间,我设计了古香古色的博古架,把那些精美的酒器摆在博古架上,琳琅满目,流光溢彩。我把收藏的酒标,分类整理成册,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一家报社老总来到我的“梦瓶斋”,观看了我的酒瓶,翻阅我的酒标,连声说了三个字:美!美!美!我请他留言,他挥毫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酒瓶酒标也。

回去不久,老总又给我寄来一些酒标,其中一枚是醉翁特曲酒标,我捧着酒标,看了又看,陶醉在这枚酒标之中。

醉翁特曲酒标,主图为古篆体“醉翁”二字,墨色,似阳文。酒标背景也是篆体书法:“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字为白色,似阴文。阳文与阴文相叠,黑白分明。字体气韵生动,秀丽和畅,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书艺美感,表现了“醉翁特曲”酒标图案的*特艺术魅力。

“醉翁”是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关于“醉翁”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公元1047年,欧阳修被人诬告,皇上把他贬到安徽滁州任太守。

**,闷闷不乐的他来到琅琊山游玩,只见山势峻峭,树木葱茏,泉流曲涧,水声淙淙,又见琅琊寺寺院宽阔,殿宇宏伟,不禁感慨:真是个好地方啊!

这时,琅琊寺的主持大僧智仙和尚出来了,忙邀欧阳修进寺一坐,二人开怀叙谈起来,智仙和尚说:“世事多曲折,处处皆一般。唯有山水之乐,*能陶人心情。”欧阳修听后十分高兴,挽着和尚的手说:“知我者,智仙也。”从此二人成了好朋友。

智仙和尚为了方便欧阳修游览,又在琅琊山腰道旁盖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歇息,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醉翁亭”。欧阳修后来写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就是写的这里。

有了这座亭子,欧阳修游山的次数比以前更多了,有时索性把公事也带到山上去办,醉翁亭也就常常成了他的办公地了。

**,欧阳修又去游山,路上碰到几个百姓,便邀一同到醉翁亭去饮酒。

这时智仙和尚赶到,见欧阳修醉意朦胧,满面通红,关心地问道:“太守为何醉成这样?”欧阳修听了哈哈大笑:“我哪里是醉了,百姓之情可醉我,山水之情可醉我,这酒如何使我醉?偶有醉时,就是以酒浇愁,自作糊涂罢了。”

说完又邀众人饮了一杯,饮毕,吟诗一*:“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智仙和尚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醉翁不醉呀!同饮酒的一位百姓站了起来说:“太守为官正直,性情潇洒,我很佩服。我也吟诗一*: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念完,众人称好,这*诗碑现在还立在醉翁亭中。

“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欧阳修在写作《醉翁亭记》中,自然流露出的妙句。琅琊山风景优美,有山有水,有寺有阁。除醉翁亭外,还有醉泉、醒泉,这一醉一醒的布局,充满了酒趣,仿佛这山林也飘满酒香。

在此饮酒,情感激荡,思绪勃发,以情悟境,情景交融,达到心灵与自然山水和谐为一的美好境界。因而在写作时,流露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妙句。

可惜,今天有人利用它:弄权弄*为名为利,借此图彼,真意别有所在,这其中的奥妙谁能说得清,道得明?

我想,如果欧阳修还在,看到自己的文章被人曲解,被人巧用,一定会拍案而起,摔破酒杯的。

手捧“醉翁特曲”酒标,我想起了很多很多……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