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神秘的酿酒技法

2016-02-17来源 : 互联网

黎族酿酒分为两种酿法:一种是酿制糯米酒的罐酿法和筐酿法;一种是酿制米酒、水酒等蒸酒法。

糯米酒的酿制过程一般是先用冷水将糯米浸泡半天或一天,然后淘净蒸熟或煮熟,接着倒在米筛或竹篮里冷却(冷却时间长短不限,一般用手触摸觉得没有热度为宜),待冷却后撒上适量酒饼粉(俗称酒曲),并搅拌均匀,堆成锥体状,再用烫软的芭蕉叶或干姜叶盖住,待一天一夜发酵,当闻到酒味或见到酒水(俗称酒娘)流出来时,就将这些已开始发酵的酒饭装进陶罐或陶缸,并密封罐口,贮藏在阴凉处或埋于地下让它继续发酵,经过7天以上发酵而成。贮藏的时间越长酒越香甜醇厚,贮藏5-8个月,糯米酒色变成橙黄色;贮藏一年酒色变成黄褐色,贮藏数载则变成暗红色(俗称血酒),酒味更加醇厚香甜。

筐酿法与罐酿法有所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它是将已开始发酵的酒饭装进用竹篾编织成“v”形体的竹筐(带有四只脚),再用烫软的芭蕉叶或干姜叶盖住筐口,下面放置酒坛接酒,酒饭发酵就开始滴出酒来。其酒味香甜可口,但酒的浓度不够高。筐酿法主要流行于杞黎地区。

另外,有一种奇特的树甜酒,那是长期在深山老林里劳作的人,就地取材酿造的酒:选粗壮的南椰树在靠近树冠幼嫩的地方打个洞将树心捣烂,装进适量的酒饼粉,并将洞口密封7天后,用竹管插入洞就有淡黄色的酒液流出来,香醇可口。

米酒、水酒的酿制过程一般是先用冷水将大米浸泡一个晚上,然后淘净蒸熟或煮熟,倒在米筛或竹篮里冷却,冷却后撒上适量的酒饼粉,搅半均匀后堆成锥体状,再用烫软的芭蕉叶或干姜叶盖住,待二三天发酵,当闻到酒味或见到洒水流出来时,就将酒饭装进陶罐或陶缸里,并密封罐口,让它继续发酵,一般20多天就可以发酵完毕。临近熬酒(烤酒)的前四五天还需要往缸里(罐内)加适量凉开水或清水。

烤酒时,先将罐内或缸内的酒饭和酒水倒进大铁锅内,然后罩上自家制作的蒸酒器(其造型为两头大中间小, 一般是下端比上端大,在腰部有凿口,为出酒口,中间有三个直径约五厘米的小洞跟上端相通,而洞口向上卷),再用一个小铁锅罩住蒸酒器上端,并在其内装约三分之二锅的凉水。在小铁锅和蒸酒器的接触处用酒渣或酿酒绳密封以免漏酒气,影响出酒率。烤酒时用一根长约90厘米、直径3厘米的竹管(出酒筒)将蒸酒器和接酒坛连接起来,并在连接处用酒渣密封,以免漏酒气。接酒坛放在盛有凉水的器皿中,再用文火慢慢烧煮即可以出酒。一旦小铁锅内的水温过高时,必须及时换上凉水,以便出好酒。同时,放接酒坛的器皿水温过高时也要及时换上凉水,以加快出酒的速度。这种烤酒方法黎语称“熬盆”(音译),意思是焖烤喷出来的酒。目前,黎族普遍使用这种烤酒方法。

另一种烤酒方法黎语称“熬账”(音译),意思是一滴滴积累起来的酒。它与“熬盆”法不同,主要是在烤酒时所用的蒸酒器不同,这种蒸酒器的造型是上下两端的开口一样大,上端稍微向外鼓起,腰部没有出酒口。烤酒时,先用蒸酒器罩在装有酒渣、酒水的大铁锅上,然后把接酒盆放进蒸酒器内(上端),再拿小铁锅罩住蒸酒器的端口,并用酒渣或酿酒绳密封铁锅和蒸酒器的连接处,以防酒气漏逸,然后把凉水装进小铁锅内,这样就可以起火烤酒,火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酒的质量;小铁锅是起冷却作用,水温不宜过高,水温过高就换上凉水以保证酒的质和量,一般换水6-7次就可以把锅里的酒全部蒸烤出来了。这种酿酒方法出酒量不多,并且不容易学会技术操作,逐渐被“熬盆”法所取代,但有些地方仍然沿用至今。

据调查,黎族每家每户都会酿酒,酒文化在民间丰富多彩,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黎族酿酒大都是自酿自饮,或赠送亲友,很少出售,与市场无缘。总之,还没有分化出以酿酒为业的人。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以旅游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黎族的糯米酒、米酒等开始步人市场,在黎族聚居地区的宾馆、酒店以及民俗旅游景点,都有出售糯米酒、米酒等的专柜。此时开始有一些人以酿酒为业。但他们的设备落后、规模小、资金少,无法大量生产有本民族特色的酒产品。

黎族的饮酒工具。旧时,主要是竹杯、兽角、椰壳碗、木碗、土碗等,这几种饮酒工具是古老的饮酒用具。最古老的饮酒工具——“斑”(音译),即用一根无名指大的竹管插入酒坛,饮酒时,大家围着酒坛轮流呷酒。这种饮酒工具多用于喝糯米酒,而且大多数用在宗教礼仪之中。如今的饮酒工具已从上述酒具,发展到瓷碗、瓷杯、玻璃杯、塑料杯和金属酒具。

标签: 黎族酿酒技法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